第二百一十六章 亲朋好友齐造反(1/2)
作者:傲骨铁心
    淮安总兵张鹏翼出降那天,李延宗被盐城知县宋庆派人送到了安东,同他一块来的还有四个陆家的年轻人,分别是陆有德、陆有贵,陆文才、陆义良。

    这四人是去兴化当县令的陆有学挑的人,算是陆家年轻一代能拿得出手的。陆有德和陆文才两个还上过几年社学。

    相比大伯陆有才的女婿李双喜极力和陆家撇清关系不同,陆氏一族是全员参加淮军。

    用陆有学的话讲,只要没出五服的都来干了,没法子,谁让他们姓陆呢。

    四个陆家年轻人都是二十岁左右,按“有文广义”的班辈来说,陆四得管陆有德和陆有贵叫叔叔,不过这两位叔叔来的时候肯定被陆有学点拨过了,所以见到族侄后直接按军礼见过,半点长辈的架子都不敢有。

    陆四也尬尴,族叔是不假,往上推三代一个老太爷开的枝散的叶,可两位族叔年纪和他相仿,那一声叔父真是叫不开出口,好在这两位族叔也很自觉,省了他陆都督不便。

    陆文才这个平辈兄弟比陆四小两岁,那个陆义良比陆四大两岁,却是晚辈,所以管陆四叫“四爷”。

    陆四对这四个陆家年轻人比较满意,让识字的陆有德和陆文才在郑标手下先干着,让那不识字的陆有贵跟第二旅的标统杨祥学本事,而那个管自己叫四爷的陆义良则直接带在身边。

    陆四希望这四位陆家年轻人能够多学本事,好生磨炼,要是能得淮军上下认可,将来就要和广远一样独当一面南征北战去,谁让他们姓陆。

    宝应一战,侄子广远犯错甚多,但淮军上下却没有人指责这位少都督,反而均是佩服广远遇强不怯,敢于一战。

    被淮西兵撵的不敢止步回头的降将李棲凤听说此事后也感慨道:“这位少都督天人也。”

    高歧凤在给都督的上书中也道:“心为气城,兵为城城,心固则气固,兵固则城固。少都督不惧强敌,仁义为先,宝应军民无不敬服,虽败犹荣。”

    陆四对侄子显然也是认可的,夫战,勇气也。

    活命也好,救人也好,凭的就是心性,心性若失,便是常胜将军亦不足用之。如那田雄、马得功、董学礼之辈哪个不是良将,用兵有方,谋定而动,未虑胜先思败。然此辈人,哪个能用之。

    广远这一战折兵两千余,损了吴友福和陈大江这两位老兄弟,但却赢了人心,诚如高歧凤所言,现在的宝应已经成了淮扬地区最支持淮军的一县。

    县中青壮积极从军,老人妇孺积极输粮,上下同仇敌忾,已然视那明军为仇寇。短短数日,往宝应城中投军的青壮多达七千余,就是那乡间的地主也使长工将粮食装于大车送于城中,言称淮军保卫乡梓,家乡父老理当出力。

    这个人心不是淮军光靠刀枪就能得来的,长刀锋利是能得民心,可只要长刀稍微受挫,钝了,那民心必然反嗜。

    陆四相信,现在宝应数十万百姓哪怕是满清大军开来,也会同淮军一共生死,如那江阴城中的数十万人般。而若无此勇于救百姓的事迹,怕那满州大军开来,宝应孤城独守也,县中人等个个冷眼旁观,谁个肯“从贼”,“助贼”。

    仅此,广远有功。

    将为兵之胆,经此一战,这第二镇的军胆便算打出来了,只要广远这孩子活着,那几百随他同生共死的淮军将士们也必然会成为淮军的新精锐。

    广远之缺在于过于太平。

    所谓太平乃指淮军起事后广远未有大战经验,无论是指挥才能还是临阵经验都不足以应对淮西劲敌。

    陆四手中也没有什么名将能派去给广远当老师,但他知道这孩子一定会成熟起来,因为这孩子肯学。

第二百一十六章 亲朋好友齐造反(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