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江东二张 谋主归位(1/2)
作者:皮pi猪
    陆衡被泾县海一般的政务给淹没之时,终于下定决心要招募一些理政高手来帮助自己。

    首当其冲的目标,就是那‘二张’,张昭与张紘二人,此二人皆是大才,其中张昭在历史上比较‘出名’。

    此二人都不是,江东本土士人。

    第一‘张’,张昭字子布,徐州彭城人,现隐居在会稽上虞。

    他的名气大,完全因为《三国演义》中把张昭刻画成了一个懦弱、胆小、怕事的小人,而抹去了,为江东辅佐一生的功绩。

    其实张昭完全不是一个懦弱、胆小之人,若一定要找三国时期的人物类比,张昭的性格和境遇其实和一个人非常相似。

    这个人就是袁绍的首席谋士,河北名士田丰,同样的“刚而犯上”为主所不喜,同样政策方针与主公背道而驰所冷落!

    张昭性格刚烈、不善于交际,主上一但有过错,就会直言不讳的谏言,逐渐被孙权不喜慢慢淡出政治核心。

    (这点上还真别说,孙权基本和袁绍是一路货色,只不过运气比袁绍好太多)。

    张昭一生的污点,只有赤壁之战的力主言和,劝孙权投降东汉朝廷,这在历史上确有其事。

    可张昭立主的是‘投降朝廷’而非曹操,迎曹操这更多的是迎奉,避其锋芒的成分更多,这却是后期孙权成熟之后一直在做的。

    即是如此,张昭的内政能力却是世上顶尖,中期魏蜀吴三国,三个内政代表就是荀彧、诸葛亮、张昭!

    这样的人才当然要用,而且要重用!

    只需知人善任,让张昭只管政事,不触碰军务即可,当然不是说完全不让碰,张昭在历史上其实不止内政,还是能带兵打仗的!

    张昭这样的人才,适合做执行者,而不是方针的制定者,其实张昭这样的表现,与北宋那些还没有党争之时的旧派非常相似。

    其实这政策的选择,指定实行,考验的是君主的能力。

    而不是把这黑锅,直接丢给献策之人,不然久而久之,就只有顺势拍马之人,不可能会出现群策汇聚的情况出现。

    另外一‘张’,张紘字子纲,徐州广陵人、现吴郡由拳居住。

    张紘名声不显,可在陆衡看来张紘的能力,可能还在张昭之上!

    张昭是顶级内政之才没错,可张紘不但内政,一点也不弱与张昭,而且还是谋士之才!

    历史上的张紘,是孙策的谋主而不是周瑜!

    孙策每次上阵,去前线必带张紘!

    可见张紘之谋是当时顶级的,可惜孙策死的太早,能重用张紘之人以死。

    对比张紘在孙策身边,到被曹操设计调离至许昌,再回到江东前后的情况,就可见张紘的性格不争、务实。

    孙策死之前,张紘是谋主,也是战略方针的制定人,与张昭一攻一守,每场战役张紘都跟在孙策身边。

    若把孙策阵营,看向同时期的曹操阵营。

    张昭的角色,其实就是‘王佐之才’荀彧的角色,而张紘则是郭嘉的地位,周瑜更像曹仁宗亲大将的地位。

    之后曹操怕张紘辅佐的孙策威胁太大,把张紘调离到了许昌,罗贯中写的程昱谋划徐庶,从刘备身边调离到了许昌。

    这一计策的原型,非常有可能是张紘,从这个侧面来看,张紘的谋略是威胁到了曹操。

    不过中肯的评价,无论是性格还是忠于汉室,或者是张紘如荀彧一般死忠汉室的人物,有性格或理念的弱点才会中计策,否则若是郭嘉、贾诩绝对不会中这样调虎离山之计。

    这点也确实考证了,张紘作为谋士,是有缺陷的不如郭嘉、贾诩!

    这里指的缺陷,不是智谋上的缺陷,而是性格或理念上的缺陷。

    如同郭嘉和荀彧二人,都是当是顶级谋士,各有所长,郭嘉善于军策、荀彧善于内政,这两位的智谋都是绝顶。

    可荀彧绝对终于汉室的理念,使得荀彧有了致命的弱点,可以被其他绝顶谋士所利用,郭嘉就不存在这样明显的弱点,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而孙策死之后,孙权接替政权,重用周瑜、鲁肃、张昭等人。

    而此时的张紘回到江东后,在十几年里记录才寥寥几笔,这样的差距犹如一天一地!

    连赤壁之战,这样的关于孙吴生死存亡的战役,张紘竟然一个字的记录都没有。

    直到赤壁之战后两年,张紘建议迁都建业,才又出现在历史记录里。

    等到孙权迁都建业后,张紘还病死在迁都的路上,这位老臣的一生就如此被蹉跎,可以说张紘的不幸,又是被孙家耽误的人才,也是孙吴的政治结构导致的。

    孙吴的政治结构‘水军大都督’这一职位重要性,大过丞相一职。

    这个职位结合了大将军+某主,主管军事,独揽大权在一职,可以说除了君主,下位第一人不是丞相而是大都督。

    这个大都督的职位,还是终生制!

    太过于重要与辉煌,掩盖了其他一切谋士、武将!

    强如甘宁、太史慈这类的绝世猛将,除了个别战役外,都几乎没有出彩之处。

    孙吴既没有曹操的唯才是举,也没有曹操那谋士集团,好似明清时期的内阁制的群人集策,也不像刘备的用人唯亲,看的爽、看的喜欢,就使劲的重用总有轮换。

    这样的制度,一定上也打压了其余谋士、武将的能力,致使说道江东人才,首当其冲想到的只有四大都督。

    陆衡在处理完泾县等地,一些必要政务后。

    陆衡准备留下太史慈、呼延赞和周泰,驻守泾县,而自己则带着老牛、严白虎和严舆三人先回吴郡,再拜访张紘。

    可周泰以亲卫大将,不可轻离为由,拒绝了这个命令,一定要陪着上路,无奈陆衡只能让周泰一起。

    可陆衡还没出发,就接到手下传报,王朗的使者,来到了这泾县,陆衡只能先接待王朗的使者。

    进入议会大厅内,命人请王朗的使者到来。

    不多时,传令兵带着一个约三十的中年文士,身穿赤色儒服长袍、头戴纶巾、眼如丹凤、眉似卧蚕、唇方口正、一脸正气。

    文士进入大堂,拱手一拜说道:“余姚虞彬、虞允文见过陆太守!终于见到陆太守了,可让允文一通好找!”

    原来王朗接到陆衡退守毗陵,孙策夺取曲阿的消息。

    就让虞允文出使,陆衡协商结盟之事,可虞允文从会稽出发一路北上,终于到了吴郡见到顾雍。

    顾雍却说陆衡已带着轻骑队,南下救援太史慈!

    虞允文无奈,只能跟着南下,到达吴兴县等待陆衡的消息,之后听闻陆衡大胜夺取泾县,再次启程到达这泾县。

    陆衡心中一凛,虞允文!终于找到你了!不对!听起来是虞允文终于找到我了!

    陆衡召唤虞允文,就让锦衣卫寻找下落。

    可是一连近大半个月,毫无进展,虞允文降临到了会稽郡,而不是吴县,而且是虞彬字允文,也大大增加了难度。

    陆衡暗自打定主意,想要马上招募虞允文!

第二十二章 江东二张 谋主归位(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