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大队的农业发展(2/2)
作者:蕾子鱼
    “郭叔、刘叔,我没事,我们接着说,家畜的吃食,你们不要担心,我会想办法解决。”

    “这些畜种,郭叔明日从我大哥那里拿些钱,就开始到长安城收,收的越多越好。”

    强制自己暂时不要想其他,他又抽出一张图纸,不管老郭能不能看得懂,接着安排:

    “粪池建长两丈,宽半丈,底层粪肥至半尺时,就要给我铺一层麦、稻竿子,或者折碎的树纸,从刘老四那收集木屑也行,每半尺盖一次,直到池满。”

    他又转头对老刘头道:

    “三四月份开种前,一千亩地必须用发酵好的肥料,齐齐的撒一遍。”

    “暖棚里的菜,差不多下市了,将秧苗全部铲掉,也将地好好的犁一遍,打开暖棚顶,里面的地也要晒一晒。”

    “肥料酵好,先紧着暖棚用,不同于外面的地,暖棚要撒两遍,然后我们种寒瓜。”

    老刘头原本想提醒易峰,种寒瓜不划算,但见识了大队长的种种神奇手段,他又将话咽了下去。

    心想着,这一季的绿菜赚的钱,已足够丧良心了,就算种寒瓜亏了,也算不得大事。

    “今年除了大棚,其他的地全部种稻子,包括寒瓜的种子一起,我来准备,刘叔不用操心。”

    将所有事情安排妥当,他就迫不急待的回了家。

    本想着直接去皇宫,但怕李二不够重视,所以他打算写自穿至大唐以来第一道奏折。

    “臣易峰奏请陛下:臣自入仕,恐负君恩,未敢有片刻懈怠,近日臣在城外偶见,地里蝗卵累累,又思去岁冬日不寒……,臣请陛下,早日决断,解救万民于水火,今上此折,诚惶诚恐,微臣草上……”

    奏折有严格的格式和用纸要求,但并无人教易峰,他只得依照平日白话,略加润色,写在平白的纸上。

    然后封好,也不封口,再在信封写上蝗灾论三字,就算完成。

    写完后,他又开始发起愁来。

    正常的流程,他的奏折要经过内阁,才能至李二手上。

    但此事李二未批复之前,他不能直接的宣扬出去,否则第一个饶不了他的就会是李二。

    自己虽可入宫面陈李二,他又担心自己人微言轻,恐李二不够重视。

    略一沉思,最好的选择就是工具人房玄龄。

    再次来到房府,居然是身体大愈的房遗直出来相迎。

    “去岁兄之疾,多亏贤弟出手,否则命不久矣。”

    又是一个喜欢吊书袋的,易峰有些头疼。

    “小弟也是适逢其会,房大哥不必客气,不知房相是否在府上?”

    “家父也是刚归,此刻正在书房,听你来访甚是高兴,贤弟请。”

    直接被请进了老房的书房。

    “你小子无事不登门,说吧,何事找老夫?”

    易峰一改往日的懒散,郑重的从怀中掏出所写的奏折递于老房。

    “到底还是有长进,知道深思熟虑写奏折,你有进宫面圣之恩,为何不亲自递与陛下?”

    老房对他如此郑重有些不适应。

    嘴上说着打趣之语,双手却是将奏折接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