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新罗婢(2/2)
作者:地奘

    “诸位先回去,放心我会给你们做主,如此做乃是与民争利,我定要去跟太子争辩一番。”

    送走几人,韩林没有自己前去,又找了几个朝臣往东宫而去,等见到太子,当即怒斥道“殿下,您怎可指使锦衣卫勒索敲诈行商,这是与民争利,告到陛下那里我也要还天下一个公道。”

    看着一副正气凛然模样的韩林,朱厚照一脸懵逼,他说的是什么,不知到啊。

    谁知道这是哪里的方言,听都听不懂。

    由此朱厚照想到一事,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这是南京的左都御史,尚且这样,那其他人呢?

    记得后世有人吹嘘光绪帝召见梁启超,两人相谈甚欢,听起来没毛病,光绪帝想要变法,梁启超是主持者之一,怎会没有交流。

    问题是可能吗?

    梁启超是地地道道的广东人,平时以说粤语为主,清朝官方语言说得很差,常常把“高”说成“古”,把“考”说成“好”。

    自幼在北京长大的光绪帝,能听得懂他说什么?

    不大眼瞪小眼才怪。吹嘘也要有个底线。

    怪不得后世要提倡说普通话,两人说的是一样的语言,可听不懂有什么用?该怎么交流?难道靠书写?

    这到也行,需要交流的时候,拿出纸笔你写一句我写一句,总能表达清楚意思。

    最多需要带纸笔,麻烦点。

    万一来个文盲……

    看来还是得推广普通话,大明虽然没有普通话,但却有官话,就是京城的语言。

    回头他就给内阁写奏章,让他们想办法将那个文字标音,来个我们都学普通话。

    反正香山书院,已经交给他们折腾,就凭这伙家伙的尿性,不用想都知道,一定会被他们折腾成一个完全完全的,教导四书五经,出书呆子的书院。

    正好给他们弄点事情做。

    后世不都玩拼音学普通话吗?就让他们想办法好了。

    至于会将拼音弄成什么样,是借鉴后世的二十四拉丁字母,还是蒙文藏文阿拉伯文,那就不关他的事。

    反正作为太子他是不用学习这个,你们弄成鬼那也没问题,让他们尽管头疼好了。

    如果能再憋出来二十四汉文拼音,那更好,省得日后再有人脑子一抽,说这是我们的,你这纯属抄袭,甚至连汉语都是他们的。

    毕竟小中华嘛,几十年前完全就是汉语。

    至于现在更是以汉语为主,明年燕山君那个暴君,更是做了一件让他拍手叫好的事,废除训民正音,也就是后世的朝鲜语,完全改用汉语。

    这样的好人,朱厚照想起来都不舍得废掉,有一瞬间都准备派军队去给这位好国王撑腰,让他使劲折腾。

    折腾的整个朝鲜上下苦不堪言,百姓流离失所,最好达到百里无人烟,千里无鸡鸣的地步。

    到那时,他领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消灭暴君,解救百姓。

    保证这些百姓提壶担浆以迎王师,哭着求着不让他走,说不定还会请求内附,将朝鲜变成大明的一个省。

    想了想,还是决定放弃。

    这样的好国王,是明朝插手藩国事物的好机会。

    再说内附是不错,可朝鲜现在就是个坑好吧,除了人口其他的根本没什么值得他注意。

    那些穷到了裤子都没有,又茫茫多的百姓,对大明来说,只是负担。

    不如将燕山君赶下台,扶持个傀儡,搜罗新罗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