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三年混战(1/2)
作者:涵叶今心
    对于大历朝最后一个皇帝的身死,众说纷纭。有说是吊死的,有说是在祖宗牌位前剖腹谢罪而死的,也有说是被仇家杀死的,那要说是哪个仇家杀得,可就太多了,数不胜数。

    反正胜者为王败者寇,一个被赶下神坛的人,就算死了,也是激不起多少的浪花的。

    成功者呢?

    何为成功者呢?

    齐王算不算?

    齐王得到了禅位诏书,名正言顺的登基称帝,改国号为齐,是为大齐朝。

    但齐王虽然拿到了禅位诏书,各地藩王却是极不服气的,他们要兵有兵,要财有财,何必臣服于跟他们本就平起平坐的一个人?所以,齐王手里的那道诏书究竟能起多大作用,除了自我安慰之外,也就是震慑无知的百姓了。

    当然了,齐王也不是吃素的,既然不能以德服人,那就以武服人了。

    不服打到服为止,这条理念是对的,但首先得有那个实力才行。

    齐王原本养精蓄锐,的确是积攒了不少的实力,但眼下是什么行事?他这一称帝,可就成了众矢之的。

    各个藩王就算不抱团,他要想各个击破也并非容易之事。

    如此,混战了三年,原本的大历朝一分为二。

    以横贯东西的最大的江河亘江为界,分成南吴和大齐。

    南吴原本是大历朝实力最雄厚的藩王,却因为齐王和魏国公的联手跟那个位子失之交臂。既是如此,他又如何能甘心?干脆退守江南,也自称为帝,便建立了吴朝。

    两相对峙,但战争并没有因此结束。不说两国时不时的摩擦了,就是各辖区内,也是极不太平。

    连年征战,最大的后果就是民不聊生。

    人一旦饿得狠了,那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

    所谓的易子而食那还是有理智的,危害的毕竟还是自己;真正的不管不顾的是要占山为王烧杀抢掠的,那就是草菅别的人命了。

    因此,无论是南吴还是大齐,内部都少不了土匪横行。而且规模大的都下不了五六千人。

    剿匪就成了一个避不开的难题。

    除此之外,俗称的大历朝的余孽更是层出不穷无孔不入,哪怕是两国都采取了高压政策,也还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相比较吴王偏居于东南的单纯,齐帝的忧患还要多一重。

    这几年因为中原忙于内乱,北方的蛮族便蠢蠢欲动,频频南下挑衅。原就镇守西北的岳家以及威震侯府为了抵御北蛮的侵略,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这两家的功劳却是基于强大的后援之上的。

    粮草是一个军队赖以生存的基础,更是在战场上能否打胜仗的保障。

    而朝廷更替前后,都是断了北地的粮草的。这种情况之下,却有一个人将北地的军队供养了起来,那就是原大历朝的第一皇商周鑫。

    也正因如此,齐帝为了安抚人心,在登基之后不久就封了周鑫为周国公,总管北线的防御。说白了就是画了一张大饼,却并没有给予实质性的东西。

    但不管怎么说,周鑫都一跃成为了整个北地的掌权者。不止是西北,就是东边之地也有了很大的渗透。
第二百九十一章 三年混战(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