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变天(1/1)
作者:禾木飘香
    几个人吃的酒足饭饱,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他们刚才也只是那么一说,至于日本人咋样,局势咋走向,他们还真不能未卜先知,而且他们也不希望真的有那么一天,不是有句话么:覆巢之下无完卵,如果国家都被日本人占了,那么中国人还能有好日子过么?

    中国的平民百姓哪里知道,日本人的狼子野心其实早在1936年就已经昭然若揭了,人们若干年后才知道,1936年6月的时候,日本天皇就批准了新的《帝国国防方针》及《用兵纲领》,公然宣称要实现控制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

    而1936年8月7日,日本五相会议通过的《国策基准》,具体地规定了侵略中国,进犯苏联,伺机南进的战略方案。同时,还根据1936年度侵华计划,指定了1937年的侵华计划。

    从1936年5月起,日本陆续增兵华北,不断制造事端,频繁进行军事演习,华北局势日益严峻。

    其实在1936年的时候,日本华北驻屯军以卑鄙的手段占领了丰台,致使北平的北、东、南三面就已经被日军控制。

    北面,是部署于仁和和察东的关东军一部;西北面,有关东军控制的伪蒙军八个师约4万人;东面,是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及所统辖的约1.7万人的伪保安队;南面,日军已强占丰台,逼迫中国军队撤走。这样,卢沟桥就成为北平对外的唯一通道,其战略地位更加重要。

    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一连队第三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的中国守军驻地-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带。

    晚上7:30,日军开始演习。22:40分,日军声称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失踪,立即强行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被中国军队严词拒绝。

    日军则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借口枪声和士兵失踪,假意与中方交涉。24时左右,冀察当局接到日本驻北京特务机关长送进太久郎的电话,松井称接到报告,发现缺少一名士兵,怀疑放枪的士兵是中方的,并且已经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

    中方以时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枪声非中方所发,予以拒绝。不久,松井又打电话给冀察当局称,若中方不允许,日军将以武力强行进城搜查。

    同时,冀察当局接到卢沟桥中国守军的报告,说日军已对宛平城形成了保卫进攻的态势。冀察当局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

    此时,日方省城失踪的士兵已经悄然归队,单日方却隐而不报。

    7月8日凌晨5时,日军突然发动炮击,中国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奋起抗战,日本派大批援军,向天津、北平大举进攻。29军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先后战死。7月,天津沦陷。

    7月9日,中日双方交战部队曾达成口头停火协议。但同时,日本乘机从中国东北和朝鲜抽调2万多军队和百余架飞机投入华北地区。7月17日,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制定了《在华北行使兵力时对华战争指导纲要》,日本政府决定动员40万兵力,妄图用武力灭亡中国。

    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号召中国军民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全国各族各界人民热烈响应,抗日救亡运动空前高涨。在这种形势下,蒋介石被迫于7月17日在庐山发表谈话,宣布对日作战。

    这些都是身在东北的人好长时间之后才了解到的,他们只是知道,7月7日那天发生了大事,塌天的大事,日本在东北的关东军频繁调动,人们还以为这些日本兵是去抓抗联呢,结果后来才知道,北平已经失守,小日本已经入关了。

    可是不好的消息接踪而至,那段时间,几乎国人都在关心着关内的动态。

    8月8日至14日,中国守军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战,在强烈炮火轰击下,南口阵地工事几乎夷为平地,中国士兵在倒塌的工事里,身陷焦土依然抵死相拼,保住阵地。

    8月9日朱德抵达南京,商讨对日军事。

    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

    8月12日国民政府召开国防最高会议,中共代表***、朱德、叶剑英应邀参加。

    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中国军队进行淞沪保卫战。

    8月21日,张家口失陷,使南口处于腹背受敌困境,增援部队又迟迟未到,防线漏洞越来越大,南口终于失守,察南屏障丧失,察哈尔全省迅速为日军所控制。

    9月25日,八路军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近,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该战是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率领所部,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临危出征,与日本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及辎重车队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战胜利。有力配合了阎锡山负责的第二战区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迟滞了日军的战略进攻,打乱了敌人沿平绥铁路右翼迂回华北的计划,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11月8日蒋中正下令全线撤退,11月12日上海失陷。上海被日本占领后,日军趁势分三路急向南京进犯。中国方面就此开始准备在上海以西仅300余公里的首都南京的保卫作战,由于下达撤退命令过于仓促,后方国防工事交接发生失误,随着日军轰炸机的大范围轰炸,撤退演变为大溃败,使北路日军主力一路顺利到达南京。

    11月26日唐生智被任命为南京卫戍军司令长官,负责南京保卫战。

    唐生智多次公开表示誓与南京城共存亡,对蒋介石则承诺没有命令决不撤退。为了防止部队私自过江撤退,唐生智采取了背水死战的态度。他下令各部队把控制的船只交给司令部,又将下关至浦口的两艘渡轮撤往武汉,还命令第36师封锁从南京城退往下关码头的唯一通道挹江门,这一“破釜沉舟”的命令给后来的悲剧性撤退埋下了隐患。

    12月1日,日军攻占江阴要塞,同日,日军下达进攻南京的作战命令,南京保卫战开始。

    12月2日,江阴防线失守中国海军主力第一舰队和第二舰队在中日江阴海战中被全数击沉,作为南京国民政府唯一一道拱卫京畿的水上屏障失守。

    12月10日日军发起总攻。

    12月12日唐生智下达突围、撤退命令,中国军队的抵抗就此瓦解。

    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

    1937年就是在战火中度过的,关内的人处于一片水深火热之中,多少家庭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而此时的东北,虽然没有战火,也笼罩在一片哀痛和愤懑之中,多少有志青年都纷纷投身于抗日的洪流之中,虽然不能战前马革裹尸,但求在没有硝烟的战场,给敌人有力的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