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通传三军奉为楷模(2/2)
作者:蜗牛非牛
    宣大、山西的勤王军马,原就是我带来的,仍旧归我指挥便是;关宁来的勤王精锐,我一个都不会要,由总监军自去指挥就是。”

    “卢大人,这样分兵,真的好么?”高起潜内心中,对这样的结果是非常满意的,此时却故意如此问着。

    卢象升略有些平静,却自知已别无选择,愤愤然道:“我自知兵分则弱,对战事不利的道理。然今日这事,除此之外,已更无他策。”

    “如此便只好分兵了,卢大人意下,何时分兵好呢?”高起潜趁热打铁般的追问道。

    卢象升瞪着一双眼睛,沉声说道:“我今日便拜疏奏闻圣上,待皇上的圣旨一到,你我马上就可分兵。”

    “如此甚好。咱家这就回宫去,静候上谕,不再叨扰卢大人了。”高起潜说着就站起身来。

    他才走两步,就又回身打着官腔说道:“你我二人都是为皇上办事,还望卢大人多多担待才是。”

    卢象升压着心中不快,拱手道:“好说。”

    他把高起潜送出辕门外,望着他上了马,拱手作别。

    凝望着高起潜渐渐远去的背影,卢象升不由摇头说道:“我今日才知这宦官阉党的厉害啊!”

    …………

    第二天下午,太阳已经有半个身子藏在大地之下,散发着昏暗的余光,一缕夕阳斜照在大地上,却不在刺眼。

    卢象升刚刚接到当今皇上御旨,已然同意他与监军高起潜的分兵之议。

    他明白皇上定是听信了高起潜和杨嗣昌的话,不再采纳他所提出的与虏骑决战之意见,在崇祯皇帝身上所寄托的最后一缕希望登时幻灭了。

    他顿感自己在朝中孤掌难鸣,大有“一木难支大厦将倾”之感,深深地陷入绝望和愤慨之中。

    正当此时,一个传事官前来报说翰林院杨老爷在辕门外等候谒见,卢象升一听是翰林院杨老爷,赶忙吩咐道:“快快请进!”

    他也立刻站起来,走向大厅外去迎接。

    数日前,崇祯皇帝在平台召见卢象升的谈话内容和安定门会议的情形,已然在许多朝臣中传播开来,一些朝官知道卢象升果然敢于在皇上面前力排和议,坚决主战。

    杨廷麟对此感到很欣慰和敬佩,然而他也明白,卢象升在朝廷上的处境,杨嗣昌和高起潜会合力对付他,会使他的雄心壮志付诸东流。

    卢象升直把杨廷麟引进内室,屏退左右,郁闷的望着他道:“我千里勤王,本想与东虏决死一战,解京师危急,挫虏之凶焰,怎想……”

    他说到这里,竟深深地叹一口气,摇了摇头。

    “总督大人进宫陛见的情形及安定门会议之经过,廷麟都已略知,莫非因朝廷上有人掣肘,使大人欲战而不能,故此心怀郁闷?”杨廷麟疑惑地问道。

    卢象升急切的说道:“正是皇上听信杨文弱和高大监的话,不愿使我与虏骑一战,怎奈何之!”

    “弟今日前来行辕拜谒,正是想为大人借著代筹。”杨廷麟双目神采奕奕的说道。

    “愿闻其详!只要利于国朝,象升虽肝脑涂地,亦在所不惜。”卢象升有些激动地注视着杨廷麟。

    “现今情形是这样的。”杨廷麟把身子向前探了探,用他光芒逼人的眼睛,注视着卢象升因军务疲劳而略显苍白的脸孔,压低声音说道:“当今皇上和杨文弱、高起潜虽有意与虏言和,但仍迫于臣民的清议,尚且不敢公然的一意孤行,与东虏订立城下之盟。”

    卢象升忍不住插言道:“今日朝堂之上,那一二执事者不思如何驱除胡虏,而唯求与东虏暗中议款言和,殊为可耻!”

    杨廷麟接着说道:“大人之言极是。倘和议之事一旦得逞,丧权辱国不说,必使东虏得寸进尺,或更有不堪言者。

    尤其当今皇上还是有为之君,在此事上颇忌讳外廷的清议指责,他自己亦不愿步南宋诸帝之后尘。

    如果大人能乘东虏屡胜兵骄之际,率我士气正盛之数万勤王援军,奔敌奇袭,即令不能获取全胜,单只要杀伤虏骑相当,稍挫东虏气焰。

    即可堵住言和者之口,使当今皇上确知虏骑不可畏,唯有与之战,方为上策。未知大人以为然否?”

    卢象升略有沉吟的说道:“我本也是如此打算,哎,可惜如今已是晚了!”

    “晚了?为何晚了?”杨廷麟轻拈着垂在胸前的美髯,有些疑惑不解地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