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规划与破局(2/2)
作者:孤独麦客

    “何耶?”邵嗣武抢先问道。

    “不要有偏见。”邵树德说道:“这世上,万国林立,城邦众多。我们华夏之地,这会领先了一步,但万不可瞧不起外邦蕃人。昔年吐蕃盛时,往天竺、河中等地劫掠,抓回了很多工匠,打制的器械,手法、风格迥异于大唐,但质量很好,并不输于中原甲胄、刀矛。粟特人善做买卖,龙家人善相马、养马,回鹘人养的羊很好,波斯人的乐器不错,大食人翻译了很多算学书籍,便是摩尼法师教给你们的那种。天下很大,人一上百,形形色色,外国蕃邦亦有才智杰出之士,万不可小觑了天下英雄。便是这驴喜豆,中原没有,但康居故国那一片却很多,长在贫瘠的山地之上,产量并不输于大宛苜蓿,可大宛苜蓿需要好田来耕种,驴喜豆不需要。”

    “牧草如此,人亦是如此。”邵树德说道:“蕃人有才智杰出之士,大可任用之,不能因为安禄山造反了就对他们有偏见。平乱第一功臣李光弼便是契丹人,仆固怀恩、白孝德、李抱玉等亦不是汉人。安禄山心腹谋士高尚、严庄、张通儒等是汉人,大将崔乾佑、武令珣、田承嗣、李归仁等亦是汉人。该想的是为什么会给安禄山造反的机会,如果不给他机会,崔乾佑、田承嗣会不会是戍边名将?不同的制度,好人能变成坏人,坏人能变成好人。河西、陇右、朔方三军那么多胡兵胡将,有人连国王都不做了,万里迢迢跑来为大唐厮杀平叛。仆固怀恩为平叛军,被迫出嫁二女至回鹘和亲,借来兵马,全家46人死于王事,可谓满门忠烈,最后为何被逼得造反?”

    “阿爷为何突然多愁善感起来?”邵承节嘻嘻一笑,问道。

    “啪!”邵树德赏了他一记耳脖子,笑骂道:“阿爷今年三十有七,有很多事想做,但现在连朱全忠都未讨灭。将来若侥幸一统天下,怕也时日无多了,很多事要靠你来完成。阿爷想说的是,不可故步自封,不可自高自大,不可闭关锁国。阿爷要统治的是帝国,不是小藩王国,为君者要有胸襟气度,先圣云‘三人行必有我师’,难道蕃人就没有值得学习的吗?傲慢与偏见,只会让华夏被人一步步追赶上,最终落后。蕃人好的东西,我们就要学,不要有门户之见,觉得不好意思,学会了就是自己的。摩尼法师教给你的算学——不,不是算术,是数学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父子三人一边走一边聊。

    “阿爷,这山势连绵之所,为何要编这么多民户?”走到河谷间的麦田边时,邵嗣武突然问道。

    “有些常识你们必须要懂。”邵树德说道:“开元年间,朝廷在各道、州建立正仓、义仓、常平仓,储备粮草、器械。对契丹用兵之时,河南、河东可调拨部分粮草,但大头必然是河北出的。对吐蕃用兵之时,关中可支援少许粮草,但大头还得河西、陇右出。为父如今对河南用兵,灵夏固然可以船运部分粮草,但大头还是河中、陕虢、华州所出。而一旦对西域用兵,河中、陕虢的粮草就派不上用场了,这时候就得灵夏、凉州、河兰出大头。反过来讲,朱全忠若要攻灵夏,他的河南钱粮就派不上用场了,他要到河东、关中想办法。”

    “邵州诸县,为父先后编了两万户蕃人,开地近万顷。假以时日,便可年收六十万斛粮豆的地税,还有大量干草、皮子、布帛。”邵树德说道:“此次河清之战,为父是抓住机会,赶在汴军水师之前抢运了粮草,并且还缴获了柏崖仓中大量汴军粮食,故能支持大军征战。现在没这个机会了,只能陆路转运。你说是从河中府运粮好,还是垣县、王屋县运粮近?”

    “垣、王屋更近。”二人一齐答道。

    “将来若占领河阳,我定然要在河北八县大肆移民,且耕且牧,积蓄钱粮,然后挥师南下,攻洛、滑、郑三州。此八县百姓还要广蓄马匹,支持征战。”邵树德耐心地说道:“除非我能如这次一样,在河南抢个大粮仓。但不能把希望寄托在这种事上,凡事谋定而后动,自己手中有粮,先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去看有没有意外之喜,明白吗?”

    “明白了。”

    “这次你俩便随我东行,先待在王屋,感受下战争的紧张气氛。”邵树德说道:“便住在金仙——县衙里吧,顺便学习下处理政务。”

    听到这里,承节、嗣武二人互相挤眉弄眼。

    邵承节凑到嗣武耳边,小声道:“阿娘说,金仙观是藏污纳垢之所。”

    邵嗣武听了乐不可支,两人一起偷笑。

    “嗯?你们在说什么?”邵树德有些奇怪,问道。

    “我们在说阿爷言之有理。”

    ……

    五月初九,大军抵达王屋县,邵树德带着亲兵和三千骑卒马不停蹄,当天傍晚抵达了柏崖仓。

    高仁厚在河清县指挥战事,没有前来,不过邵树德对战况还是了如指掌的。

    在汴军不断挖掘壕沟的情况下,西北营垒已经处于被半包围状态。

    但所谓的半包围,其实就是没有包围。

    他们与河清县之间的联系被隔断了,但柏崖仓城还可出兵直接援助。

    十几天下来,汴军的进展其实并没有多大。这或许和庞师古没有不计伤亡猛攻有关,他的策略和围攻徐州时一样,包围、分割,但效果不是很好。

    “庞师古这么磨蹭,难道要和我相持?他持得起来么?”邵树德有些奇怪地找来了幕僚们所绘制的战场形势图。

    汴军挖掘的壕沟、修筑的营寨在上面标得清清楚楚,后面还有最近几次战斗的简短记录。

    十余天内,双方厮杀七八次,汴军大概又损失了三千余人,河清县损失五百余蕃兵,西北营垒新进驻的天德军步卒损失六百余人。营垒外围基本被填平,汴军仗着兵多,在外围筑土台十余,居高临下,日夜用强弓劲弩射击。

    “这人,打仗风风火火,没想到这么精细。”邵树德放下地图,对庞师古也有些佩服,能顶着压力一步步按自己的想法来打仗,这份心性不错。

    挖壕沟限制河清县与西北营垒的交通,筑寨屯兵四处援应,再垒土修筑多座高台,远距离压制营垒内的守军,打法很正统,有那味了。

    自后汉末年以来,掘壕、筑高台对射就是围城的两大法宝。

    邵树德仔细推演了一下,按照如今的情况,如果不能消灭汴军的那些营寨,再推倒他们修筑的土台,长期对射下去,兵力是夏军五六倍的汴军将占据上风,西北营垒内的天德军士卒必然大量为箭矢所伤,士气受到影响。

    而拔掉这个营垒后,汴军便可进驻此处,然后怎么办?或许是进攻蓼坞,利用水军优势,两面夹攻,再拔掉这个据点。

    西北营垒、蓼坞就像河清县的左右双臂,斩一个就能打开局面,攻占两个就把河清县完全孤立了,除了柏崖仓城这个最西面的据点外,汴军甚至能再度如法炮制,挖壕堑孤立县城,不让城内守军冲杀出来,然后从容制定进攻方案——守城方是不能完全缩在城内的,那样多半守不住。

    只是,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伤亡,耗费漫长的时间。反复争夺之下,甚至可能要数月之久,庞师古哪来那么多时间?

    扔下地图后,邵树德“蹬蹬”爬上了柏崖仓城最高处,眺望东边的战场形势。

    双方一场战斗刚刚结束,河清县出动千人,趁汴军不备,烧掉了他们一座屯兵小寨子。

    但纵观整个战场,河清县与营垒之间仍然存在一条东西向的长长的“伤疤”。

    深邃宽阔的壕沟,以及每隔一段距离就设立的寨子,壕墙后还有大量粮车,结阵往返于大营与战场之间,输送粮草、器械和兵员。

    高耸的十余座土台上,时不时有强弩射击的嗡嗡声,弩矢落在夏军营垒之内,也不知伤亡如何。

    夏军营垒内当然也有高台,但只有四座,对射起来颇为吃亏。

    “稳妥的打法,这样伤亡最小,但同时也是耗时漫长的玩法。”邵树德想了想,或许该给汴军施加点压力了,不能让他们这么嚣张下去。

    “传令,将阴山蕃部八千步骑调上来,配属高仁厚指挥。他应该动我的意思。”邵树德喊来了郑勇,让他去找陈诚调兵。

    “遵命!”郑勇很快便离开了。

    邵树德随后又看了下蓼坞方向。那里一切平静,河面上偶尔能看到汴军水师战舰,但都是小型探候性质的快船,真正的大家伙并未出动。

    “这仗!”邵树德耐下性子,下了楼。

    这场战争,正面部分推进缓慢,可以说处于僵局状态,破局或许在侧后?

    从西北营垒退出来的四千骑马步兵该换个地方了!

    “让杨亮来见我!”他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