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必胜的底牌(1/1)
作者:那年那兔
    第四百七十二章 必胜的底牌

    就在东正教大牧首公开力挺皇室的次日,在生存危机下被逼出了前所未有的工作效率的沙皇尼古拉二世破天荒地表态要召开议会,实行宪政,引来了国内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一片欢呼。  .  .

    不久之后,沙皇尼古拉二世正式签署了《改善国家制度宣言》,宣布人民的人身不可侵犯,具有信仰、言论、集会和结社自由,杜马为国家立法机构,并且以最快的速度确定了杜马选举的时间,此举很快就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大喜过望的沙俄各大党派纷纷踊跃参加,仍然坚持武装斗争的布尔什维克被迅速孤立,处境不可避免地急遽恶化起来。尤其是东正教会依靠着在沙俄民众当中根深蒂固的影响力跟布尔什维克抢夺民众,同时还利用教权严厉打击传播“危险思想”的人士,对布尔什维克的发展壮大更是妨碍极大。

    随着时局的变化,很多之前加入了起义队伍的人士又重新奔向了沙皇的怀抱,那些心存怀疑的也开始疏远布尔什维克、以免受到牵连而被镇压,才不过十几天的时间,起义武装的总数就由最多时的几十万人锐减到了十万左右,而这些坚定的革命者几乎全是红军。很显然,布尔什维克现在已经只能完全孤军奋战了,国内大大小小的政治团体,无论右派还是左派,都无一站在它的身边......

    不过,现在的布尔什维克可不像历史上1905年革命时那样弱小,不仅仅人数更多,而且政治上也更加可靠。

    更重要的是,部分归功于沙俄军队打下的底子、更得感谢中国军校提供的培训机会(虽然时间不算太长,但至少比黄埔完整多了。),导师从中国带回的几千名同志当中有超过三千名合格的军事干部,他们对各种先进战术和军事理念有着相当深刻的认识、素质之高只在沙俄军队现役的绝大部分军官之上,而不但擅长发展组织、还懂得基本军事常识的合格政工人员则数量更多,这样的条件,历史上别说是1905年革命,就算是到了1918年也有所不及。

    俄国士兵吃苦耐劳、悍不畏死,就连拿破仑也称赞过,之所以沙俄军队不堪一击,除了国力贫弱与军制和战术的落后,主要是因为大多出身于贵族官僚的军官、特别是中高层军官普遍腐败无能而又残暴不仁,因此俄军的士气一直不高(油水很足的时候除外)。如今布尔什维克有了那七八千名军政干部作为红军的骨干,部队不但凝聚力极强,士气也始终高昂,就算革命形势看起来有些不妙,也远非现在其实只能说是回光返照的沙俄政府军可以相比。

    不过,沙皇尼古拉二世通过政治上的巨大让步孤立了布尔什维克后,手里可以用来镇压革命的兵力已经大幅增加,俄国红军虽然英勇善战,但是面对数量超过自己十几倍的白军,导师最终还是只能放弃夺取圣彼得堡的计划率众突围,此时他多少有些后悔自己先前过于求稳、没有趁着沙皇统治陷入混乱的时机直接集中红军骨干突袭冬宫,那个时候沙皇尼古拉二世能够完全掌握的部队也就不到10万,而且还不都在圣彼得堡城内,成功的希望其实不小,但是看上去一片大好的革命形势却让导师过于乐观而选择了优先发展组织、扩大红军,结果机会一旦错过就不会再来了。

    但是导师当时作出那样的选择其实也是人之常情,因为留在中国的后手几乎可以确保革命成功,他自然就不舍得拿辛苦培养起来的骨干去赌博了。而且当时的选择也有好处,那就是布尔什维克手里的这支红军觉悟上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虽然经过残酷的战斗之后,红军的数量已经锐减到了不足5万,但是非但没有崩盘,凝聚力反而更强了。导师相信,即使局面再困难,有这些种子在,革命也一定可以获得最终的成功。

    不过考虑到这几年里饱经战争创伤的俄国已经很难再承受长时间的战乱,更担心俄国失血过多后无力抵挡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干涉,导师还是决定将那张几乎必定可以带来胜利、但却会为布尔什维克招来非议的底牌打出来......

    由于导师回国时带走了大批的骨干,钢铁同志改造俄军战俘和发展组织的工作受到了不小的影响,但他制定和推行计划的卓越能力却反而因此得以完全展现了出来,导师离开后不到一个月,在华的布尔什维克人数就再次创出了历史新高。更重要的是,现在完成了改造并被安置到伏尔加河东岸的俄国红军已经超过了一百万人,而且其中五十万人已经被中国政府完全武装了起来。

    以钢铁同志的秉性,如果导师不急着发回电报,恐怕得要等到他将战俘改造工作全部完成之后才会出兵,然后以最强的实力将忠于沙皇的反动军队碾压成渣,但导师的电令一来,他只能选择服从,虽然在很多问题上都有自己的想法,但钢铁同志对导师还是始终敬畏有加的,组织的缔造者和思想上的导师,这地位可不是掌握了军队就能挑战的......

    红军的进攻并非是自伏尔加河东岸发起,因为根据协议,中国要将重新武装起来的俄军战俘放回俄国,然后红军就巧妙地钻了空子、穿着沙俄军服、全副武装地坐上火车,然后一路畅通无阻地来到了莫斯科。本来这些红军应该尽量等后援多到一些再动手更有胜算,但是沙皇这时却突然从莫斯科调走了两个集团军的部队,导致莫斯科一带的沙俄军队锐减到只剩一个不满编的集团军十几万人,这样的机会太难得了!

    作为莫斯科红军当中级别最高的指挥官,被钢铁同志从战俘营里破格提拔起来成为一军之长的前哥萨克骑兵布琼尼获得了便宜行事的大权,他本来就反对默默等待、因为害怕红军在部队分散的状态下露底、导致敌人发难的时候自己却没法集中力量而吃大亏,现在正好,布琼尼没费什么唇舌就说服了大家,马上发动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