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威信(2/2)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这时候围观者已经不是考虑赌局的事了,没人再给段志玄加油鼓劲了,而是彻底的被许央的战力折服,专心致志的看这场比斗,时不时的开始有人高喊着许央的名字。

    “老刘,该核算赌资了!”

    长孙顺德揶揄的对刘文静说。

    “这不是还没结束吗?”

    “你!”

    长孙顺德和刘弘基一起直指刘文静,想骂一句无耻。事实上这战斗也确实没结束。

    就在这时候,许央突然就收手了,不再攻击,而是立于二人中间,看着惊讶的两人:“算平局如何?”

    许央不是来挑营的,是来立威的,不是来折人面子的,是来树立威信的。

    很可能以后都要并肩作战,许央没想着要怎样打人脸,折人面子。

    就是刘文静,带着不忿,许央也没有怎样。对于段志玄和殷开山,许央还是认可的,也替李世民珍惜这样的大将。

    “我们输了!”

    “没有,咱们打成了平局!”

    “不!许央,段某是个粗人,也是个直人。输了就是输了,我不能输了武技再把气度也输了!你没有让我俩当众出丑,已经做够了,我们不能腆着脸接受这个平局!”

    这一声,段志玄是提高嗓子喊的,喊出这句话时,一扫刚才被许央击败时的沮丧,喊得理直气壮。

    许央向二人拱拱手。

    这时候安静的校场还没有人反应过来,更是鸦雀无声了。

    “为许央一对二之胜贺!为段雄、殷峤气度贺!”

    李世民起身,向着场中央,向着围着无数层的军卒高喊,并拱手致意:“都是我太原府难得之大才!为我太原府有这样的三位大将贺!”

    到底是李世民!虽然不足二十岁,那种千古一帝的大气,把握时机的才能展露无遗,眨眼间就把对战的胜负,变成了整个太原留守军伍的大幸事,成为了整个军营都应该高兴的事。

    顿时,整个校场,整个军营沸腾了,都在欢呼······还好,欢呼声中,许央的名字相当的响亮。

    刘文静无耻的对长孙顺德:“这个,这个,都是咱们的将领,无所谓输赢了。”

    长孙顺德和刘弘基指着他,又不好反驳李世民的意图,竟无言以对。

    “老刘,刘叔,我的玉佩给我。把你那两贯钱先赔付了。至于我的赌注,这次北上,若事办好了,一切好说,办不好,就得赔付我的赌注了。”

    有了李世民的这话,长孙顺德和刘弘基那还顾得了其他,扑上去就逮住刘文静,开始讨要自己的赌注了。

    李世民向许央迎上去,许央正准备施礼,李世民紧走了一步,上前抱住许央,重重的拍了两把:“许央,你没让我失望!”

    李世民还真担心许央年轻,有火气,在这样的场合争强斗胜,将段志玄和殷开山打趴下了。那样,虽然许央的武力值会被人畏惧,却得不到这些军卒的心。

    毕竟段志玄是这里被人认可的第一人,相处时间也长,情感上是有倾向的。

    许央处理的相当到位,恰如其分。不仅仅赢了比斗,还得到了段志玄、殷开山的尊重,乃至整个军营里军卒的尊重。

    这才是李世民带许央进军营的目的。

    一众将领进了帅帐,商量刘文静北上突厥的事务,一番相互介绍认识,那个叫武士彟的人,这个名字,在许央脑海里盘旋了很久。

    “刘县,此行北上,带人实在不宜太多。老夫以为,三十人为极限。既然是商讨,就更应该像做买卖一样,不能带着征战的心态。”

    武士彟对于刘文静准备带着一百武卒北上的意见有异议,说的相当直白。

    这时候,许央也想起了武士彟是谁,是那武皇,也就是武则天的老爹······

    因为这个镬字,许央专门查过字典,也就将这个名字记下了。只是没想到,原来武则天的老爹在李渊起兵之初,就已经是李渊这个团队里至关重要的人物了,居然可以随意的驳斥刘文静。

    李世民赞同武士彟的意见,刘文静见带的人减少了,心里是真想拉着许央北上,哪怕是一个随从也行。

    只是,他还没有不要脸到这时候向许央提要求的地步。

    “让殷峤和段雄陪着你足够了,不是去打战,是以防万一。”

    李世民一句话就让刘文静绝了多余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