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一线(2/2)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那咱们······”

    “没事。只要咱们在石岭关一带,阳直县一带露个面,然后逃进石岭关,突厥人自然会跟过去。”

    说实话,整个计策并不太严谨,特别是许央他们单纯的这样做,根本就无法将计策实现了。

    许央曾经与李世民交流过,太原方面也必须有配合,并且在特定的时间,特定地点会师了,才有可能将这计策周全了。

    ······

    李渊与突厥结盟,准备举兵讨伐昏君的事,被太原副留守发现了。

    李渊的亲兵和王威的亲兵激战,最终李渊的亲兵将王威和高君雅的亲兵斩杀,并搜捕了王威和高君雅的府邸,对照名录,发现有二十七名亲卫不见了······这是武士彟必须要传递给突厥的消息。

    王威和高君雅府上早空了,否则武士彟也不会一回到晋阳城,就将忻定一带发生的事告知李渊。

    谁想到,再一次领到了这样一个任务。

    而晋阳城里的传闻,却是王威和高君雅勾结突厥,意欲攻打太原,李渊派兵缉拿······

    是不是反隋,反朝廷,太原城的百姓不在意。但是是不是勾结突厥,太原百姓是在意的。

    多少年了,已经是世仇了,谁家也有惨死在突厥人刀下的亲眷。

    “让咱们出兵围堵逃回来的二十七人?”

    武士彟再次带回来突厥人几乎是命令的请求时,李渊有点头大。

    居然是让太原留守府这边派兵围剿。那些人都是自己人,是自己派出去的,咱们围剿?

    “回唐公,确实是这样说的。下官去了刘武周的马邑,见到了帮助刘武周驻防的突厥使臣康鞘利。”

    “据说,那二十七名马匪···哦,是王高两家的亲卫,从深山中钻出了突厥人的包围圈,在石岭关一带出现后,再一次钻了山林。”

    “康鞘利说,若咱们太原这边不帮着缉拿,他就带兵与刘武周合兵一处,直接进山搜捕!杀了那么多的突厥人,抢了那么多的战马,突厥必须要个交代。”

    “唐公,以下官看,这就是康鞘利在讹诈。这次在刘武周辖区的都是他的部族,未必是始毕可汗的意思。实在不行,下官就再次北上,跟始毕可汗将此事讲清楚。”

    李渊有点奇怪武士彟在这件事上的积极态度。

    不奇怪,王威死了,高君雅死了,李渊在太原一家独大。不管李渊是不是要起事,武士彟都得考虑跟李渊这边进一步亲密起来。

    李渊虽然对武士彟的变化奇怪,却不可置否,他现在急需要人才,任何人才都要。

    “士彟,此事,让我考虑考虑,思量一番吧。明面上帮助突厥,这事做不得呀!”

    让武士彟退下后,李渊再次召集众人商讨。

    “父亲,不过二十多人而已。既然突厥人要交代,为大事考虑,杀了便是,将人头交给那康鞘利,想必他也不会再追究了。”

    说话的是李元吉,李渊四子。

    在接到李渊即将起兵的消息后,李建成、李元吉,以及柴绍,在这两天结伴赶到了太原,也都开始参与整个起事的商讨。

    “四弟,莫要胡言!二十七名义士,乃是为引诱突厥进犯,造成王威和高君雅勾结突厥事实的关键,此行劳苦功高,又如何能随便杀有功之人!”

    李世民好像担心父亲会答应一般,急切的就反驳李元吉的话了。

    “哦,原来如此,不过,即便是他们将突厥带到太原城下,最终恐怕也必须的死,否则,突厥那边没法交代。”

    兄弟俩争辩,其他人倒是没法参言了。

    裴寂和刘文静,倒是想附和李元吉的建议,可见李世民那般的对许央一行要紧,也没开口。

    刘弘基和长孙顺德是有心站在李世民这一头,这场景倒也不好开口。

    只是,看目前这议事的情况,李建成和李元吉,包括柴绍,对那而是多人都没怎么接触,没什么感情,恐怕是会一致同意杀掉的。

    毕竟,这时候安抚突厥,栽赃王高二人,从而稳固太原起兵,才是当前的大事。

    “父亲大人,所谓成大事不拘小节。虽然二十七人均为义士,现阶段为大事考虑,难免有所牺牲。孩儿以为,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杀掉也不是不可行。”

    李建成终于还是有倾向的发言了。只不过给许央他们留了一点活下去的可能,那就是迫不得已。

    “父亲,孩儿以为起事之始随便杀有功之人,会寒了天下有志之士的心,不利于以后的大计。孩儿愿一力承担此事,确保将事情办妥,不会给突厥留下口实。”

    李世民没有将自己跟许央议定的善后之策说出来,特别是见大哥和四弟这般说辞后,就更不想说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