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 回电(1/2)
作者:谍哥
    周云说:“如果你愿意割舍,我愿高价求之。”

    老板说:“十块大洋一本!”

    这价真高!一般的书,零售价在两三块大洋。在二十一世纪,一本书也就十元钱,相比只有20个铜元。

    这话不错!在民国,书价比房价贵。

    民国初期,中国的稿酬标准不一,北平的官办报纸杂志和学术期刊,稿酬可达4-5银元/千字,而上海的刊物大多是民办的,故而一般稿酬为1-3银元/千字,鲁迅的文章一般稿酬是3银元/千字,时而是5银元/千字,比如《二心集》的稿酬为6银元/千字,在上海算是比较高的稿酬了。上海出版界拟定的版税标准一般在10-25%之间,比如郭沫若的版税是10%、胡适的版税是15%、鲁迅的版税是20%,而梁启超的版税高达40%,他甚至提出了“自印包售、六折算账”。

    周云听说一个学者,他的月薪是60银元,在北平的一些大学做助教,也发表一些文学作品,课酬和稿酬皆是5银元,这样的话,他的每月收入是100-120银元左右。

    看完了他的收入,再看看他的支出:房租仅仅5银元、每个月的伙食费也才10银元,房间里的柚木书桌和柚木床一共花费了不到10银元,坐黄包车从景山西门到东安市场只需7个铜元(1银元等于460铜元)。听一场杨小楼的戏1.2银元,梅兰芳、程砚秋、荀慧声等等名角的一场戏都是1银元。这样的消费水平意味着一个作者每月发表万八千字,就可以维持生计了。

    看到老板期待的目光,周云认宰了。

    “行!十块大洋!”

    老板进屋内去找书了,周云则是从储物格中移出十块大洋,拿在手上。

    十分钟后,老板出来了,脸上都是黑的灰尘。不知这本书他在哪里找到的。

    周云拿过来一看,的确是民国二十年出的版本。

    交了十块大洋,周云快步离开。他可不愿让人指着背后说:“看,我一本两块大洋的旧书,卖给那个傻瓜十块大洋!”

    回到了家中,周云拿出了一张纸,将记下来的那张乱码电报默写了出来。之后,又拿出《新歇浦潮》作为密码本,一个一个码地译出来。

    花了十五分钟,周云终于译出了那份电报。

    “黄花鱼,我在游向彼岸!”

    除了这些字,后面的就是对方的频率波长。

    周云明白,前面是接头的接语,后面的是对方的电台波长。

    周云仔细地考虑好后,便来到了一间有电台的安全房。给对方回电。

    “黑猫鱼,岸上有大虾!”

    周云也发出了自己这部电台的波段。

    发完了电报,周云就坐在地下室,抽起烟来。他在等待对方的回电。

    十分钟后,对方回电了。

    “为什么这长时间没回家。”

    对方说的就是,为什么这长时间没有给他消息?

    “金鲳死了!换上了银鲳。”

    意思就是:陈凯旋死了,我是他的委托人。

    周云不想骗对方!就算你骗的了一时,到时候,还是会被他知道的。不如现在说了,看对方的意思。如果他调头走了,那就是没有办法的事了。

    又过了十分钟,对方再次发报。

    “金鲳怎么死的?”

    周云不可能说他是内奸,那样对方不相信。毕竟他们的关系比周云要熟悉并亲热。

    “被金枪鱼所杀!”
305 回电(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