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汉家百姓(2/2)
作者:浮沉的命运
    王泰轻轻点了点头,也是心头沉重至极。

    这是历史上道德沦丧最严重的时代,汉民族疲惫不堪,汉奸巨恶层出不穷,前仆后继,吴三桂、洪承畴、孔有德、尚可喜们混的风生水起、风起云涌,让只有百万人不到的满清占据了中原,奴役了汉家子民两百多年!

    咄咄怪事,闻所未闻,罄竹难书!

    归根结底,汉人打败了汉人,汉人奴役了汉人!

    “辽阳、盛京破城,凡可杀者,皆杀之!”

    王泰看着远处的辽阳城,目光冷厉。

    谁知道,这辽阳城中,还有没有汉人?

    努尔哈赤在辽东屠杀汉人一百多万,致使汉人数量急剧减少,一个杀人如麻的恶魔而已,丧心病狂,毫无人性。真不知道,那些喜欢捧清廷臭脚的所谓阎李专家脸皮为什么那么厚,如此厚颜无耻,非把一个特级战犯吹捧为英雄?

    真真正正是寡廉鲜耻、节操碎了一地!

    “清廷统治者从努尔哈赤、皇太极到多尔衮,都以凶悍残忍著称于史册。他们的做法通常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就是说一遇抵抗,破城得地之后不分军民,不论参与抵抗或未参与抵抗,通通屠杀或掠取为奴婢。”

    这是历史学家顾城先生对努尔哈赤的评价。屠杀了一百多万汉人的屠夫而已。

    “在我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历史人物的星海中,有两颗最明亮的民族英雄之星——一颗是蒙古族的元太祖成吉思汗,另一颗是满洲族的清太祖努尔哈赤。”

    这是某清史专家阎某人的评价。

    一个无情杀戮汉人,只知道破坏和掠夺的刽子手,竟然被汉族子孙如此顶礼膜拜,道德沦丧、寡廉鲜耻,可谓是惊世骇俗。

    “自成吉思汗以来,四百多年中全世界从未出现过的军事天才努尔哈赤。这个用兵如神的统帅,传下了严密的军事制度和纪律,使得他手下那批战士,此后两百年间在全世界所向无敌。”

    这同样是另一位所谓的武侠家查某人的毕恭毕敬。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清军就屁滚尿流、狼狈不堪;1853年,一个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就将满清险些埋葬,若不是“曾剃头”们前仆后继的为奴为婢,天朝上国早已经寿终正寝,何来两百年间的世界所向无敌?

    睁着眼睛说瞎话,脸皮比城墙厚,妥妥的文化流氓而已。

    青史写来,字字皆是血泪,只不过被笔墨涂黑,难辨真假而已。

    清军屡次入塞,尸积如山,他们纵横的铁骑之下,嬉笑戏谑之间,多少无辜汉人的斑斑血泪?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

    暴虐无道、嗜杀成性的刽子手们,何以称中华子民,何以称中华民族?

    对这些杀人狂魔,王泰不介意用铁和血,征服这些所谓的“满万不可敌”的杀人犯们,来一个血流成河,尸积如山。

    既然他们喜欢屠城,他也不在乎追慕这些“先贤”的足迹,来一场“东施效颦”。

    “大人放心就是!”

    “谨遵大人军令!”

    李定国和张元平对望了一眼,都是眼神冷厉。

    王泰这个彻头彻尾的民族主义者,面对异族的欺凌以牙还牙。他们这些坚定的追随者们,自然也只有去实施了。

    “他们怎么来了?”

    目光转向明军大营,看到一群宽衣大袖者骑马迤逦而来,似乎正是朝着自己的中军大营,王泰不由得眉头又是一皱。

    铁与血的沙场,这些书生怎么也来凑热闹了!

    “大人,这都是大明的名士,个个都是名动一方。他们前来,对大人有利无弊,还请大人见谅。”

    张元平小心翼翼,观察着王泰的反应。

    “请他们过来吧,不要怠慢了。”

    王泰叮嘱了一声,杨震打马下了山坡,迎面而去。

    “北王殿下,来了一队人,说是从盛京来的,是大清国的使者,他们想要见殿下!”

    朝.鲜军前军统领朱应旺打马而来,到了跟前下马,单膝下跪禀报。

    “大清国的使者?”

    众人都是一愣,随即李定国冷笑了一声。

    “兵临城下,难道他们还想让我们退兵吗?”

    “不是退兵就是装孙子,没什么好事!”

    张元平也是冷冷吐了一句。

    这个时候,众将都是有些担心。万一王泰心一软,来个放虎归山,弄个和谈什么的,这仗,岂不是没得打了!

    “带他们到中军大营。我倒是要听听,他们会说些什么。”

    王泰上了战马,面不改色,只有眼里面,冷气森森。

    “李定国、张元平,攻城的事情,就交给你们两个了!”

    “谨遵大人军令!”

    李定国和张元平面露喜色,都是放下心来。

    快意恩仇,况且是血海深仇、刻骨铭心,又焉有不报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