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各方反应(1/2)
作者:隐宗宗主
    贵阳府,满人聚居区,提督府。

    贵阳城太小,加上在此地驻守的旗人本就不多,所以清廷便没有在这里建筑满城,而是同遵义那样,规划了一块满人聚居区,除了旗人,其他人一概不准进入。

    与遵义城满人聚居区的散乱不同,贵阳城的显得要紧凑得多,防守也要严密得多。

    额勒登保面色疑重的看着手里的线报,暗道:遵义的乱匪果然坐不住了。

    虽然他知道遵义的那帮乱匪不会一直安分下去,虽然也预料到了他们等待时机,但当他们真正的动了起来时,额勒登保还是面色疑重。

    特别是在如今这个特殊时期,南笼乱军整合了内部的乱局后,如今亦是愈战愈勇,不但如此,原本观望的各大土官,也纷纷跟着叛乱了。

    额勒登保面对南笼的乱局就已经有些招架不住了,更何况苗疆那边又出现了乱子。

    平乱一年,军士们也在山里战斗了一年,军心、士气早已疲惫不堪了,加之先后战死了几位将领,后来主将福康安又在军中病逝,再加上遵义、南笼先后出现了叛乱,官军军心士气早已涣散了。

    如今眼看着苗乱就要平定了,主将和琳又病重了,如果和琳再出事,对军心士气无疑会是再一次沉重的打击,到时要想再平定苗乱,恐怕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如今遵义乱匪再起,而自己手里的兵力又捉襟见肘,四川的兵马又被白莲教拖住了,想到此,额勒登保颇有些无能为力的感觉。

    虽然现在才向朝廷求援可能会来不及了,可是如今形势下,额勒登保也没有别的办法了,匆匆写了一道求援奏折,并且在封面写上“飞折八百里速递”后,找来传令兵,郑重交待道:“立即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师!往东,去湖南乘船!”

    “是!”传令兵立马应了一声,接过奏折后快步离开了。

    额勒登保估算了一下,就算八百里加急,送到京师最少也得需要半个月,这已经是当前形势下最快的办法了。

    原本北上进入四川然后乘船沿江而下要快一些,但是如今四川境内的水道已经不安全了,额勒登保只得选择由东进入湖南,然后在乘船沿江而下,在安徽下船快马北上。

    在中国古时候的大部分时间里,就赶路的速度这一点来说,最快只能维持在六百里的速度,而且还是靠着一个驿站换一匹好马,最后马累死了,人也累残了这种代价换回来的。

    所以历朝历代机会都有相同的规定,除非是十万火急的事情,否则不允许使用“六百里加急”,那就更不要说“八百里加急”了。

    如今清朝的驿务是归兵部统一管理的,专门设有一个车驾司机构,任命官员有七人,主管全国的驿道驿站。

    同时在皇宫的东华门附近设立两个专门机构,由满汉两大臣会同管理京师和各地驿务联系,下又设驿夫驿马以及捷报处,收发往来公文和军事情报。

    清代的通信时限达到了历史上最快的速度,在此之前,一个昼夜最多跑四百里、五百里,而清朝的马递传送公文,最快可达一昼夜六百里至八百里。

    清代的驿站比明朝更为普遍,尤其在一些边远县级地区,新设了“县递”。这种邮递在县间通信,弥补了干线驿站的不足。

    县递不是正规的驿站,但备有通信马匹,起着驿站的作用,因为有了县递的补充,清朝全国邮驿事业比前朝更加发达。

    雍正建立军机处以后,清朝的邮驿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军机处可以直接下发皇帝的上谕或诏令。有时候这些上谕不经外廷内阁处理,由军机处直接交给兵部的捷报处发给驿站向下驰递。

    这些重要的文书上面常常书有“马上飞递”的字样,表明其为急递文书。有的要求时限更紧,直接写上“六百里加急”,甚至有的要求“飞折八百里驿递”者,这样的方式,既能保密又可以高效。

    如今这样的形势下,额勒登保知道,如果不动用八百里加急,西南危矣!

    .........
第九十九章 各方反应(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