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十三行的结局(2/2)
作者:隐宗宗主
    黎汉明远远的看了看地图后,顿时好奇的问道:“潘先生对西洋的局势也了解?”

    黎汉明之所以有此一问,主要是他看到了地图上所标注的一些信息,其中就有拿破仑侵入奥地利的标注。

    “不瞒大帅,闲来无事之下,我略微了解了一下西洋的局势,毕竟商场如战场,知己知彼,才能有更大的必胜把握。”

    听到潘有度的回答,黎汉明不由得赞赏的点了点头,同文行能成为行商的领头羊不是没有道理的。

    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润了润喉咙后黎汉明便又问道:“不知潘先生对十三行怎么看?”

    潘有度闻言抿了抿嘴,沉吟了好一会儿后才叹了一口气回道:“不瞒大帅,宁为一条狗,不做行商首啊!”

    黎汉明闻言一愣,倒是没想到潘有度会有这么直接的一个回答:“哦?潘先生何出此言?”

    潘有度见状不由得苦笑道:“不瞒大帅,满清君臣们无止境的贪腐欲望,就像寄生虫一样吸食着广州十三行的血肉,我们是苦不堪言呐!”

    自乾隆末期始,吏治败坏,贪污盛行,国势转衰,民间叛乱迭起,清政府财政负担加重,财政上的负担自然要转嫁给百姓,商人以其富厚,更是难以独善其身。

    身为商总的潘有度一面要经营同文行,一面又要应付官场和外商之间的事务,繁冗的工作让他殚精竭虑,感到厌倦和疲惫。

    经济形势好,行商们有钱赚,总商的活还好干点;经济形势差,官员还这么贪腐,总商的活就不好干了。

    黎汉明闻言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他其实也明白,清朝设立广东十三行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发展国家经济,也不是为了增加百姓就业,而是为了便于商业管控,而管控与贪腐是硬币的两面。

    不积极主动配合清朝君臣贪腐的商人,是不可能在广州十三行生存多久的。

    说着,潘有度连忙从袖子中取出一份折本双手递给黎汉明后接着道:“大帅请看,这是今年清廷刚发来的《粤海关征收洋船进出口各项归公规礼清单》。”

    黎汉明连忙接过看了看,发现其中名目竟然达到了一百多项,这些都是清廷向十三行索要的。

    “这只是公开的,还有冰山之下的私相授受,比如,一些官员热衷于办生日宴,一年办两次,自己一次,夫人一次,等着行商上贺礼,给少了还不行。”

    “更令人痛苦的是,这些贪腐没有固定数额,没有固定日期,全凭官员一时的心情,我们行商也不敢讨价还价,万一对方一不高兴就随便捏个什么罪名,向朝廷参一本,自己就得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广州海关成为贪污天堂,很多官员挤破脑袋也想来这里任职。”

    听到潘有度的诉苦,黎汉明不由得同情的看了他一眼,如此看来,满清治下,哪一行都活得不容易啊。

    “就拿前任总商蔡世文先生来说,意气风发的他,刚被任命为广州十三行的新任总商,本想大展宏图之时,却没想到遭遇滑铁卢,反误了卿卿性命。”

    “这如何说起?”蔡世文的死,黎汉明只知道是生意亏败自杀,具体的他还真不清楚。

    潘有度闻言叹了一口颇为无奈的回道:“乾隆五十四年,法兰西国发生动乱,西洋局势骤然紧张,洋行贸易大受影响,蔡世文没有等来“春风得意马蹄疾”,反而等到了倒闭潮。”

    黎汉明闻言一愣,好半天才反应过来。

    乾隆五十四年,不就是1789年吗?那一年的大事,不就是法国大革命爆发了吗?

    老牌霸主法国内部矛盾重重,则欧洲贸易必然会萎缩,这一年掀开了世界史的新篇章,也成为十三行发展史的转折点。

    不仅广州的潘有度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英国人也意识到了。英国早早的就派遣凯斯卡特出使中国,试图打开新市场,弥补衰退的旧市场。

    但当时的清朝官员没有意识到这些,横征暴敛依旧如初。

    事实证明,即便他们后来知道了“夷务消乏”、“商情窘迫”、“洋行疲敝”,也没有放下收割的镰刀。

    在官老爷眼里,你们这些行商再困难,也比农民强很多,多余的这些都是好政策带给你们的,多拿点怎么啦?

    雷霆雨露皆是天恩,这点觉悟还是要有的。

    内外交困,本该接任的潘有度很聪明地放弃了总商职位,在他看来,眼前的香饽饽,很有可能是日后的烫手山芋。后来的事实证明,潘有度没有算错,行商马上迎来倒闭潮。

    “丰泰行宣布破产,留下三十余万两的债务,还被外商告上官府,惊动了乾隆皇帝,乾隆皇帝认为这有辱大清尊严,一边将丰泰行的吴昭平发配充军伊犁,一边责令粤海关清偿外商欠款,粤海关监督穆腾额立即召唤蔡世文,商讨欠款事宜。”

    “一代行商,竟然落了个发配充军的凄惨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同行落难,蔡世文先生的内心五味杂陈,神情恍惚的他,硬着头皮参加了穆腾额的“鸿门宴”。”

    黎汉明点了点头,粤海关是肯定不会自己出钱的,必然是各家行商各出一部分,将丰泰行的债务分摊掉。

    这种分摊债务的惯例,是清朝连坐制度和保甲制度的商业应用,并不符合商业规则,但这是控制行商的一种好办法。

    作为总商的蔡世文,不得不“放血”救场。

    “正所谓祸不单行福不双至,蔡世文先生刚处理完丰泰行,后脚源泉行又宣布破产,蔡世文先生还没来及喘息,上天又给了他当头一棒,而益行终于撑不住紧随而来宣布破产。”

    “蔡世文先生不仅无法收回借给而益行的款项,还自掏十几万两承担而益行的债务,这一进一出,相当于双倍损失,他本人的万和行其实也已多年运转不灵,只能苦苦支撑,渐渐感到力不从心,后面的事,想必大帅也知道了。”

    就在乾隆皇帝传位给嘉庆皇帝的消息抵达广州后不久,广东十三行总商蔡世文在家里吞鸦片自杀,家属逃亡海外,全球商界为之震惊。

    蔡世文当了八年总商,就倒闭了五家行商,而在之前的三十年里,广州总共只倒闭了八家。

    2008年的雷曼兄弟倒闭,举世瞩目,而这可是五家“雷曼兄弟”啊!

    而在两百多年前如此大规模的企业破产潮,不要说北京和广东官场,就连欧美商界也为之震惊。

    可悲,可叹!

    恐怕那时起,十三行的结局就已注定了。

    想到这儿,黎汉明不由得叹了一口气后问道:“那不知潘先生有何想法?”

    “不瞒大帅,我已对行商感到厌倦和疲惫。”说着,潘有度从怀里取出一份折书站起身来躬身递给黎汉明后说道:“我准备辞去总商一职,献出家资,以求大帅获准退商。”

    这是潘有度在来时猜到了黎汉明的身份后,特意准备好的。

    黎汉明接过潘有度递来的折书看了看,随即笑了笑说道:“这份礼物我就代表军政府收下了。”

    顿了顿,黎汉明接着道:“不知潘先生有没有兴趣到军政府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