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喜事连连(1/2)
作者:隐宗宗主
    “回大帅,据杨遇春将军传回的军报来看,我军、清军以及白莲教在陕甘地区针对依兰教的战事已经进入了尾声了,杨将军他们已经和白莲教冉文俦、徐天德等人暗中达成了共识,等对依兰教的战事结束,也就是预计在九月初,将会共同发起对清军的围攻。”

    顾德全当然明白黎汉明问的不光是陕甘的战事,所以他便接着道:“与此同时,孙永元也已经率军进驻了青海,西康那边,兰师信也已率军在昆仑山下进行着适应性训练,预计在这个月低,会兵分两路率先进入叶尔羌以及和阗的阿克赛钦地区。”

    说着,顾德全连忙找来西北方面的战报递给了黎汉明后接着道:“按照兰师信的部署,等大军大部分适应了气疫后,便兵分两路北上进入新江,一路穿越喀喇昆仑山口,走叶尔羌之路;一路则从后藏经克里雅山口,走克里雅古道。”

    黎汉明接过来仔细看了看,又在面前的地图上查找比划了一下。

    在如今这个时代,没有后世的新藏公路,而新江与西康两地人民需要贸易,这就有了许多连接两地之间的秘道,分别是叶尔羌之路既克里阳古道、桑株古道和克里雅古道。

    前两条经过赛图拉,可以通过喀喇昆仑山山口中国故土拉达克,然后到达南亚次大陆,是丝绸之路的南方交通线;后一条不用通过赛图拉可进入藏北高原。

    克里阳古道和桑株古道都属于叶尔羌之路,这两条道在赛图拉汇合后,穿越喀喇昆仑山口后就到达了拉达克。

    克里雅古道是三条古道中最为难走的一条,但同样也是现如今两地走的最为频繁的一条路,从克里雅山口北上,便可沿克勒底雅河直达和阗的克勒底雅县。

    不过,黎汉明也知道,后世因为是丢失了拉达克地区才迫不得已走克里雅古道北上进入新江的,而如今的清朝,也因为对拉达克地区的控制不够稳定才使得最难走的克里雅古道使用得最为频繁。

    但现在又不一样了,拉达克已经被讨虏军牢牢控制在手中了不说,兰师信在昆仑山下练兵之余,顺便把国境线已经推进到了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去了。

    按照兰师信的汇报,黎汉明估计他们已经推进到了后世的***堡地区去了。

    至于具体是什么地方,黎汉明也不清楚,毕竟,他能记得古代国内城市的名字就不错了,古代国外的名字鬼知道在哪儿。

    想到这儿,黎汉明忽然对刘阿蛮问道:“对了,和拉达克接壤的都有哪些国度?南亚那里的情况可打探清楚了?”

    刘阿蛮闻言连忙回道:“回大帅,属下已经派人通过拉达克人打探清楚了,现如今同拉达克接壤的有两个国家,一个是叫般遮罗的小王国,一个则是杜兰尼王朝。”

    “般遮罗王国又叫罗希尔坎德,是莫卧儿帝国分裂后独立出来的一个小王国,那里如今正面临着其周边的莫卧儿残余势力、拉吉普特人、奥德以及杜兰尼王朝四国的袭扰,加上那里在大山之下,所以对我们来说构不成威胁。”

    “杜兰尼王朝那里虽然看似势力强大,但据我们派人打探得知,他们已经是日落下山了,加上他们对其东北部的山区控制力也不强,所以对我们来说也构不成威胁。”

    “不过,据我们探查得知,如今的杜兰尼王朝和满清是处于敌对状态。”

    乾隆二十三年,既1758年,乾隆发下圣旨,派兵征讨杀死清军都统、起兵叛乱的大小和卓,清军进驻库车、叶尔羌等地,大小和卓被驱逐到了西方,经过葱岭进入了中亚国家巴达克山,在此地被巴达克山的首领素勒坦沙擒。

    这也就意味着,困扰了康雍乾三朝的西北战事,总算能够告一段落,而在时隔将近千年之后,中原王朝的势力,再次覆盖到了中亚的范围,素勒坦沙也表示,愿意成为清军的藩属国。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边境就此宁静下来,正当清廷对西北用兵的时候,几乎是在同一时间,阿富汗历史上第一个独立政权,杜兰尼帝国也在1747年建立于坎大哈,并且开始了自己的扩张之路,领土覆盖到了后世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伊朗东北部等地区,而它因此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亚霸主。

    “对于这个新崛起的势力,清军多少也有所耳闻,因为巴达克山既臣服于清朝,同时对接壤的杜兰尼帝国,也是采取了顺从态度,清廷如果想要在西北发展,和杜兰尼帝国的碰撞自然也是早晚的事情。”

    “两国首次直接的交锋,发生在乾隆二十七年,杜兰尼帝国派遣使节进入中原,前往北京觐见。”

    “当西安将军将这个消息快马汇报给乾隆,乾隆十分的高兴,他认为,杜兰尼帝国此行的目的,是为了称臣纳贡,再不济也是为了表达臣服,因此他赶紧要求沿途使节必须盛情款待。”

    “但是和乾隆料想截然不同的是,杜兰尼一方的使节,展现了另外一种态度,他们拒绝向皇帝跪拜,态度倨傲,使节们还带来了关于杜兰尼帝国最新的战事消息,他们的军队进入南亚,并且击溃了北印度的势力。”

    顿了顿,刘阿蛮喝了一口茶后接着道:“这让乾隆十分不悦,但是考虑到清廷西北兵力空虚,不应该直接发生冲突,他转而命人带着使节,前往八旗驻军处观摩军事操练,以彰显清朝武功,随后送使节返回。”

    “那一次出访,也就以双方谁也不服谁,各秀一次肌肉作为结束。”

    “事后,乾隆批评杜兰尼“并非明理之部落,非安分守己之辈”,开始增兵西北边疆,从某种意义上来看,那次清廷似乎还是吃了一个暗亏,因为在此之后,乾隆就停止了对西北的探索,除去巴达克山之外,不再接受其他藩属国。”

    听到这儿,黎汉明顿时有些好奇了:“事情应该还没有完吧?”

    说实话,这些历史要不是专门研究这一时期历史的,其他人恐怕还真不知道有这么一出。

    “清朝毕竟天高皇帝远,就在阿富汗使节回去后不久,杜兰尼帝国随后就展开了对巴达克山的袭扰,巴达克山的首领素勒坦沙赶紧向清军求援。”

    “而乾隆的态度,却让人感到奇怪,面对藩属国巴达克山的求救,他却采取了事不关己的态度,要求叶尔羌办事大臣禁止介入巴达克山和杜兰尼帝国的军事冲突。”

    “没过多久,在素勒坦沙的死守之下,阿富汗人总算退兵,巴达克山依然试图通过清军施加杜兰尼压力,依然受到乾隆拒绝,他甚至颁布下圣旨:“阿富汗之兵既退,即可完局,不必遣人探问”。对巴达克山似乎完全不管不顾。”
第二百六十八章 喜事连连(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