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三章 废话:技术进步与核电(可以跳过)(2/2)
作者:王子虚

    所以,掌控着最新的技术的先驱者,如果可以躺着获取暴利,那么持续性的止步不前其实很正常。

    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区域的社会环境,都没有国内这么的卷,所以也没有国内这么强的紧迫感。

    现实中,工业上的有些东西,可能已经几十年没有变化了,很多地方现在用二十年前的机床,都不存在落伍的问题。

    有些时候,甚至不只是停下来了,甚至出现了“科研靠考古”的诡异情况……

    露西亚“考古”复原了图160,阿美莉卡正在试图找人“考古”,或者说是“仿古”,来复原B2的某些零件。

    具体到核电上,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也就是三十年以来,阿美莉卡没有建设过一座新的核电站。

    冷战时代持续运转的9座陆上模式堆,可以算是用于验证技术的反应堆,也全部关停。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

    进入新世纪之后,全球差不多80%的新核电站,都在国内……

    国内的核动力相关技术,当然也是从引进起步的。

    但是由于这种项目过于重大而且危险,相关项目一直处于高度严格的监管之中。

    任何想要进入的国内建核电站的公司,都必须签技术转让协议。

    国内还不是自己找供应商去买,而是让全球的供应商都来投标,因为只有国内还有大量的核电市场,它们也都愿意来。

    然后,还不绑定某次中标的厂商,不让它垄断性的批量建设同样的核电站,虽然那在建设成本上比较划算。

    而是对不同的地方的核电站,选不同的供应商,采用不同的模式来建设,来对比使用学习。

    这样搞到现在,国内已经集齐了几乎所有的,最新一代的反应堆,还在研发和测试至少三种下一代反应堆。

    核电相关技术,全世界基本都停了,只有这边,还在继续大幅度向前跑。

    而且由于架构和决策逻辑的原因,对于这种项目的支持度非常的高,真正推动的时候可以算是有求必应。

    举个例子,核电站和相关研究机构,要用到的各种测量工具和屏蔽材料,这些东西对于材料的本底辐射水平非常的敏感。

    但是国际上的正常炼钢,一直都是旧钢混新钢的炼,这样运转了几十年,导致全球的钢铁都是互相混过的。

    而战后开始的大量核试验,导致所有正常钢材全部辐射超标,甚至有的钢材混了切尔诺贝利偷的废钢,导致钴含量超标。

    核能相关用户,不得不到黑市上买核爆之前的二战沉船钢,甚至因此形成了拆沉船的产业。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的上层都快被拆完,而自沉的德二的公海舰队,也是欧洲低辐射钢材的主要来源。

    但是国内,却是直接建新炉,炼新钢,不加废钢,这样出来的钢材,就都是全新的,天然的低本底辐射钢材。

    国外为什么不炼新钢?主要是工业基础和成本问题。

    钢厂停炉都仔细考虑核算成本,你那些测试材料,所需要的那点屏蔽钢材,不可能让厂商新建一个炉子。

    如果你一定找这些厂商下单买这种材料,他自己都会上黑市买沉船钢给你。

    而国内这边,首先全球一半的钢产量在国内,国内想要什么钢材都有厂商可以做,甚至是实现的方式都不止一种。

    可以作为政治任务下达给国企、央企,还可以直接找登记扩建新炉的钢企业,让它开炉之后先全用新矿石炼几炉干净的钢材,存起来给核电产业用就是了。

    只要工业基础完善,稍微想想办法就能搞出来,根本不需要折腾到去拆沉船的程度……

    同时,就算是放到军用上,国内也有正在运转的陆上模式堆,而且很显然不止是一个。

    所以能够搞到这种堪称离谱的,全球领先的潜艇反应堆,也不算是什么意外的事情。

    只是这个发展的时间还不够长,没有把这些技术完全应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