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五四章 恒星计算机设计与改造升级(2/2)
作者:王子虚

    一个星系内有一颗行星计算机,就基本不需要额外建设其他计算和服务器相关设备了。

    行星计算机设计完成之后,就是各种专门的建设工程船的改装,再然后就是恒星计算机本身了。

    远望二号并不准备照搬现有恒星计算机的设计图纸,因为那显然不是最优化的设计。

    相比恒星计算机而言,行星计算机规模虽然小了几个数量级,但是它是实心的,所有计算设施都在行星内部。

    恒星计算机虽然规模庞大,但却是中空的,真正的计算设备,只有外面表面一层,按照比例算,可能比气球还要薄。

    因为恒星虽然提供的能量,但是自然形成的热量也同样需要处理,计算机设备必须与恒星保持足够的距离,要保障散热效果

    恒星计算机的结构主体本身,有很大一部分可以算是“戴森球”的结构,而不是计算机的结构。

    所以恒星计算机的外壳规模,虽然比行星计算机大了数十万倍,但是能够提供的计算力,却达不到行星计算机的数十万倍。

    所以远望二号要改变这种设计。

    甚至于,远望二号没有马上做新恒星计算机的设计,而是首先做了现有恒星计算机的改造方案。

    现有的恒星计算机的计算力,远远不是它能够达到的极限。

    那显然是先行者们专门设计的,能够恰好给那几百个虚拟世界文明使用,同时有能在一定时间内打破计算力上线的标准。

    现有的计算设备能够消耗的能量,相比内部的恒星提供的能量而言,也只占了很小的比例。

    远望二号很快拟订了基本的改造升级方案,准备让现有的恒星计算机壳体厚度直接翻两倍,让计算力直接翻个八倍左右。

    因为原有的计算机壳体厚度,被内部的戴森球框架占了很大一份,而扩建的部分则却大部分都会用来提升计算力。

    远望二号改造现有计算机的目的很简单,她不准备从自己新设计的计算机中划出一部分部分,去给原恒星计算机内装不下的虚拟世界文明使用。

    改造方案制定之后,就是真正的新计算机设计了。

    根据现有恒星计算机和行星计算机的经验,新的恒星计算机从一开始就会奔着计算力最大化来设计。

    当然,这种规模的工程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的,必然是设计成多个阶段逐步推进的。

    第一阶段的建设完成之后,就能开始提供部分计算力。

    然后持续不断的完成后续工程,让计算机主体规模不断提升,计算力也会逐步增加到预期的理想状态。

    考虑到后续的建设环境,建成后的工作环境,以及尽可能的拓展功能,远望二号将建造基址限定了在双星系统上。

    借助另一颗恒星提供的阳光,新的恒星计算机将不只是计算机,同时也会是一颗超巨型的宜居星球。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就要在壳体表面提供合适的重力环境,这就反向限定了恒星计算机的主体尺寸与质量的比例。

    大量的基本数据也因此得以确定下来。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