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未雨绸缪(2/2)
作者:大树乘凉好
    作为主考,杨士奇自然成为了今科进士们的恩师,李青云等新科进士都参加了谢师宴,拜入了他的门下。

    要不然李青云想要补缺湖口县也并非一件易事,有些仕途无望的候缺官员可等着机会来湖口县捞上一笔,只不过那些官员属于无主的浮萍,没什么靠山,自然争不过李青云了。

    李青云在京城的时候与于谦不熟,也就是点头之交而已,故而先前并没有记起来于谦的事情来。

    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与这个一代名臣是同科的进士,更没有想到于谦竟然这么倒霉,因为“策语伤时”被永乐帝放在了三甲里。

    一时间,他有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慨,故而刚才一时激动,忍不住失声大笑了起来。

    当然了,于谦从会元到殿试三甲九十二名的原因他是万万不能说的,这里面涉及到了永乐帝,万一传出去的话可就是“非议君王”的大罪。

    沉思了片刻后,他拿起桌上的毛笔,蘸了墨汁后略一思索,给于谦写了一封普通的问候信,透露出淡淡的同年之谊,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对于谦这样的人要以礼相交。

    信上的字笔记工整,端庄大气,非常漂亮,李青云猛一看还以为是别人写的,再一细想才记起来自己以前也曾经寒窗苦读过,在字体上面下过不少苦功夫。

    毕竟能中进士的人焉能写不出一手好字?否则的话即使文章做的再好,那么最后也要被考官刷掉。

    原本,绿萼和小翠都认为李青云很快就能把给京城那些年谊的信写好,岂料十来封信他整整写了五天才满意。

    尤其是给杨士奇等几名会试考官的信,用词更是百般斟酌。

    写完信后,他托张有德采办了九江的一些地方特产,让李大牛和李满山送去京城,给杨士奇和于谦等人尝尝鲜,联络一下彼此间的感情。

    虽然那些土特产并不贵重,值不了多少钱,但俗话说礼轻情意重,既能把双方的关系拉近许多,又能给大家留下了一个印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正是这样逐渐经营出来的?

    李大牛和李满山临走前,李青云特意把两人喊过去交待了一番,让李大牛一路上听李满山的话。

    李满山处事圆滑而李大牛则为人憨厚,此去自然是李满山当家。

    绿萼对李青云的这个做法感到非常得诧异,在她的印象里李青云以前根本就不屑这种钻营的行为,而现在看起来却是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李青云的这个举动使得张有德更加放心,在他看来李青云既然把目标放在了京城,那么肯定不会在县衙的事务上找麻烦,只要李青云守规矩他自然会全力“配合”李青云,大家宾主尽欢。

    可惜的是,张有德的想法是好的,只不过他没有弄清楚主次关系,说到底李青云才是湖口县的县太爷,而不是他张有德。

    如果他在李青云面前能夹着尾巴做人的话,那么双方还能相安无事,李青云也不是那种不通人情的人,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他还是懂得的。

    不过,张有德错判了形势,太高估了自己而轻视了李青云,妄想当湖口县的地下县太爷,这无疑是虎口拔牙,犯下了一个大错。

    他忘了一件事情,虽然李青云现在是一只还没有长牙的幼虎,但幼虎也是虎,一旦发起威来可是能把他活吞了的。

    忙完了送礼的事情,李青云领着绿萼离开县衙去了鄱阳湖,准备在湖上泛舟嬉戏,弥补上次落水时未能尽兴的遗憾。

    为了迷惑张有德,他特意让张有德代他处理县衙的事务,即使是王宇有什么事情都要找张有德商量,这使得张有德不由得有些飘飘然。

    既然李青云给了张有德如此大的权限,那么张有德自然投桃报李,给他弄来了一艘气派的大船。

    先前李青云那次游湖只不过租了一艘小船而已,两次的待遇可谓云泥之别。

    与上次轻车简从不同,李青云这次从三班衙役中选了二十多名身材强壮者担任随从,配备了腰刀和弓弩等武器,摆出了县尊的气派,领头的是站班皂隶班头罗鸣。

    所谓的三班衙役,指的是站班皂隶、捕班快手和壮班民壮,站班皂隶是负责给知县开道以及升堂时站立大堂两侧的人;捕班快手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捕快;壮班民壮是把守城门、仓库和监狱等部门以及巡逻道路的人。

    作为大明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长江,“浩渺鄱湖水接天,波翻浪涌竞争先;连江通海胸怀广,滋养生灵岁复年”是它最生动的写照。

    丰水季节浪涌波腾,浩瀚万顷,水天相连;枯水季节水落滩出,枯水一线,野草丰茂,芦苇丛丛;湖畔峰岭绵延,沙山起伏,沃野千里,候鸟翩飞,牛羊倘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