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良缘天定(1/2)
作者:吃瓜子的犀牛
    骑砍三国之御寇正文卷72、良缘天定两人讨论了片刻,这时侍卫从船舱里走了出来,还端了两份餐食。

    一见这幕,鲁肃的脸色登时一垮,对身边的周瑜道:

    周瑜经历过军旅,在口腹上可没鲁肃那般挑剔,接过侍卫递来的白煮鱼饭,直接便靠在船沿围栏处盘膝而坐,径自先吃了起来。

    鲁肃犹自张着嘴道:

    鲁肃还待埋怨,周瑜却是嫌他聒噪,干脆朝饭里倒了鱼汤,微一搅拌,迅速扒了几口,旋即长身而起,走到另一边的甲板上,迎着江风,游览着岸边的风景。

    此时他们已是行到了江夏郡的罗县境内,此地盛产桑麻,两岸皆是桑树成林,已近凛冬依旧郁郁葱葱,周瑜瞥见一群农妇正在其中忙碌,触景生情,大生感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这是在关内甚为流行的民谣《击壤歌》,意思是说太阳出来就去耕作田地,太阳落山就回家去休息。凿一眼井就可以有水喝,种出庄稼就不会饿肚皮,这样的日子何等自在,谁又会去羡慕帝王的权力?

    周瑜年幼时随父亲居在洛阳,时长在巷陌之间听到百姓哼唱此歌,那时的大汉虽已露出衰败之像,但身处京城内外的贩夫走卒们却犹不自知,依旧觉得自家的生活安宁满足。

    只不过没有多久,连他们也不再独善其身时,这样咏赞美好生活的歌谣,便再也没人去吟唱了。

    周瑜的声音本就温雅,这般有感而发的曼声长吟便愈发有了感染力,声音远远传开,那些采桑的农妇们循声望来,眼见是一个长身玉立的英俊少年,登时来了兴趣,齐齐来到岸边,朝着船指指点点,似是在对周瑜评头论足一般。

    额...

    周瑜俊脸一红,连忙住了口,不过心中也难免有些自得之情,正窃喜际,这时背后又传来一阵人声:却是从离艑船四五米远的一艘楼船那传来的询问。

    自进了入江水道开始,这艘船便一直驶在他们的前面,因为对方乃是海船,个头更大,自然也更吃重,行的缓慢之下,所以两方的距离越来越近,今日终于彻底追上了。

    此时楼船的三层船舱一扇小窗打开,一个扎着双髻的娟丽少女,正睁着黑漆漆的杏眼,朝这挥着手,虽然声音被风吹淡了许多,但还是像铃铛儿叮咚似地清脆悦耳。

    一看是个美女,周瑜登时精神一振,当即朗声回道。

    那少女一看到周瑜长的这般英俊,本就已双眼一亮,大放异彩,听到这话似乎愈发来了兴趣,当即便招了招手,娇声娇气地道:

    说着,把髻上的钗子拔下来扬扬,

    从这问话里便能看出少女显然没有一点常识,若是从北方进入的荆州,怎么也不可能走这入江水道。

    所以也难怪少女会将周瑜当成唱曲的俳优了,毕竟但凡

    有眼力劲的人,哪怕周瑜穿的一身常服,只需看其气度身量,便能猜到这绝非一个操持贱役的人。

    周瑜气量恢弘,倒是毫不着恼,微微一笑,正要调侃几句,这时鲁肃正好跟了过来,听到这话却是怫然不悦。

    当即冷哼一声,对那少女喝道:

    眼见鲁肃板着一张脸厉声喝斥,少女脸上的笑容立刻停滞了。

    她以为周瑜等人既是从关内来荆州,自然也是逃难的,想必活的不甚容易,自家请其唱曲,还把新买的钗子拿来当酬资,本是一片好心,结果却遭到这样的待遇,登时气的一双漂亮眸儿蒙了水雾,揉了揉鼻子,便把头缩了回去。

    没一会儿,少女的身影再次出现时,却是来到了甲板,手里更拖着三十来岁的青年。

    少女指着周瑜和鲁肃,连连跺脚,恨恨地道:

    被喊做师兄的男子,似乎习惯了少女的刁钻,单是略一扫眼,便看出鲁肃和周瑜皆非寻常人物,尤其是周瑜的姿容风范,连他都不由暗自激赏,当即说道:

    又对着周瑜和鲁肃拱手笑道:

    青年对周瑜刮目相看,却不知此时的周瑜看着青年亦是心中一动。

    因为此人的外表同样十分俊俏,且并非儒生文士的那种阴柔之美,眉宇容颜更凝着股勃勃英气,几乎让周瑜立刻想起了自家的总角之交孙策,登时对青年大生好感,连忙拱手回礼:

    直到艑船超过了楼船,还能隐约听到那对兄妹在还争执,

    船行得远了,声音渐渐听不清楚,鲁肃再次回头看了一眼,侧目周瑜道:

    周瑜想到方才看到的一处细节,青年拱手时亮出拇指,拇指上带着苍青色的扳指,微微一笑,沉声说道:

    ......
72、良缘天定(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