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王熙凤出事(1/2)
作者:撑死的瘦子
    赵昕闻言心中有数,与自己猜想的一样,而温有容见赵昕沉默的样子,亦是晓得赵昕的想法,于是继续说道:“殿下不必在陛下面前收敛自个的情绪,该是如何便是如何,若您也是个心机深沉之辈,陛下又何必让您继任东宫之位?”

    沉思片刻,赵昕问道:“父皇早朝态度大变,这是?”

    温有容嘴角上扬,笑道:“与殿下猜测一般无二,这是在为殿下造势,若在下所料不差,殿下将会是“摊丁入亩”之策在京城推行的推官。”

    赵昕闻言轻叹一口气,无奈道:“何至于此。”

    颇为头疼地捏着自己的鼻梁,似在苦恼,这“摊丁入亩”之策在江南一地借着洪灾为由都进行的艰苦异常,更别说是在龙蛇混杂的京城。

    别以为这事简单,此事若想成,最为重要的便是解决掉皇室宗亲,大乾朝最大的地主便是皇室宗贵,不消说其他,光赵昕名下就有数千顷土地,京城内,那些个王爷郡王、皇帝妃子的家族、四王八公十二侯,哪个是善茬……

    崇明帝此举无非是将自个置于火炉上烤。

    恐怕崇明帝心里亦是没有底气,这改革一事风险巨大,此时朝廷大权还未完全掌控,难上加难。

    顿了顿,赵昕心里暗道:“父皇之举……难道是想借此机会……清洗朝堂?”

    “借由新政,清洗朝堂,培植自己这个容易掌控的新势力,收拢朝廷大权……”

    京城勋贵们大多是太上皇的亲信,手中亦是掌握不俗的权力。

    四王八公这伙勋贵,仗着祖宗功劳是实打实活着的贵族。什么不干,也有富贵可享。

    更可怕的还在于四王八公这伙人,并非无权无势,更“同难同荣”,四大家族有个说法更好理解,叫“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例如贾雨村小小进士罢官复职后攀附贾家,不出几年从地方到中央,很快参赞军机成大司马了。可知贾家背后势力的可怕。

    不要以为贾家败落就觉得贾家无权,毕竟是一门两公的权贵人家,军中有不少门生故吏。

    神威将军冯唐、冯紫英父子,与贾家有祖辈的友谊。

    史家不是国公,一点不比国公差。保龄侯史公是尚书令,六部尚书之首,宰相为文臣之首,多少门生故旧?

    念及此处,赵昕不由地吸了一口凉气,脸色煞白,暗道:“父皇这一步棋太过凶险,一个不慎,满盘皆输……”

    想着想着,赵昕瞪大双眼,露出一副震惊的模样,想道:“也就是说,此事若是不成,我就是平息众怒的替罪羊。”

    “难怪自个会被推入到太子之位,感情自己是个背锅的,其他四位皇子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想法,若是选他们中的一位做太子,崇明帝担心控制不了局势,所以推他上位,既可平衡朝堂局势,亦可施行崇明帝的计划,一举两得。”

    少顷,温有容似不在意赵昕的心里变化,温声道:“殿下放心,陛下心中有数,此次早朝不过是个试探之举,并无他意,若在下所料不错,裕山兄回京之日便是新策推行之时。”

    赵昕斜靠在软塌之上,对于来自亲生老爹的算计,亦是感到心寒,不过转念一想,此事对于赵昕亦不是坏事,所谓大风险,大回报,崇明帝在早朝上的态度已然是向百官表明了支持自己的态度,也就是说,赵昕俨然是被崇明帝当做继承者,不说崇明帝心里是如何想的,起码百官们心中各有想法。

    趁此机会,赵昕亦能从中摄取不菲的政治利益。

    思虑片刻,赵昕也没对温有容说出自己的猜测,或许温有容也猜到,只是不戳破罢了,心情不爽,赵昕问道:“接下来本宫应该如何做?”

    赵昕的意思温有容明白,状况有变,是不是应该主动去做些什么,可温有容摇头道:“一动不如一静,静待时机便是。”

    讨论完这个话题,赵昕亦不多言,宫中行事,重在谨慎,正如之前所言,崇明帝需要的是一个听话的太子,赵昕什么都不做才是最好,这样才能稳定住太子之位。

    太子之位稳如泰山,有心思的人自然会靠上来,都不需要赵昕表态。

    沉默片刻,赵昕也就不在多想,日子还长,不急于一时,赵昕起身舒展舒展筋骨,道:“既如此,今日还颇有些疲累,正好歇息片刻。”

    温有容轻笑一声,知道赵昕是在抱怨,于是打趣道:“殿下这还算好的,堪堪参与个早朝,读了半天的书罢了,待以后,忙碌的日子定然不少。”

    赵昕不置可否,温有容见状起身行礼道:“那在下告退……”

    待温有容离开,赵昕便躺在床塌小憩,仔细地思考着温有容的为人…………

    荣国公府。

第二百零九章王熙凤出事(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