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宗师手稿(2/2)
作者:三姜哥

    接着他带吕飞扬去吃好吃的,喝好喝的,两人就像哥们一样,大半夜的勾肩搭背,在街上闲逛,一边逛一边聊天,把吕飞扬藏在心里最深的那些小秘密统统套了出来,包括曾经暗恋过谁,曾经做过哪些社死的事情,曾经说过朱泽石哪些坏话,曾经想过哪些幼稚的报复手段。

    27岁的社会人就这样狠狠的欺骗了15岁的青雉少年,抓住了吕飞扬的把柄和软肋,把吕飞扬拿捏得死死的。

    但吕飞扬偏偏就吃这一套。

    他觉得邱铁面这个老师简直太酷了,就像是他曾经看过的一部叫做《麻辣教师》的樱花国动漫一样,他喜欢这种有能力有脑洞又有性格的老师。

    所以,他现在心甘情愿的跟着邱意浓混,想要在接下来的公开赛上打出个好成绩来,让曾经斥责他不争气的朱泽石睁大眼睛看清楚,也让邱指在国家队的地位更加稳固。

    又过一日,女乒的内部考核依然未完成,但孙天龙回来了。

    这些天孙天龙始终陪伴在秦华昌身侧,今天回来,也不是正式回归,而是专程来给王超送东西的。

    “这是老师这段时间的研究。”孙天龙话不多,只是拍拍王超的肩膀,很认真的叮嘱道:“一定要加油啊。”

    王超很认真的点头称是。

    虽然两世为人,但是面对这个31岁的男人,王超依然给予了极大的尊重。

    孙天龙很快离开,王超则低头细看手中的东西。

    这是一份手稿,总共三十多页,里面是密密麻麻的字迹和图案,看起来有些潦草,还有大量修改涂抹的地方,一眼看去有些头昏脑涨,阅读体验绝对很不友好。

    但王超却清楚的知道这份手稿的分量。

    这是秦华昌在这段时间内对于混双打法体系和战略战术的完整分析,是他这位曾经的世界第一名帅对于混双的全部理解。

    王超并不知道秦华昌的具体情况,只是听何敬平和朱泽石语焉不详的说过秦华昌身体不适,去住院修养了,所以这段时间虽然没见到秦华昌,但他并没有放在心上,只以为过一阵子秦华昌就会回来,再跟他勾心斗角下去。

    直到今日孙天龙亲自来送手稿,再看到这手稿如此浓墨重彩,巨细无遗,几乎是毫无保留的把所有的东西都记录在册,王超才隐隐觉得不对。

    他自己前世就是名帅,当然知道要搞出这样一份东西来,该如何呕心沥血、苦思冥想、殚精竭虑。

    这种事情,难道不该在身体好转回归华乒之后再来慢慢搞吗?

    为什么要在病床上强行坚持呢?

    王超有种不详的预感,他从秦华昌的态度上隐隐嗅到了一种“了结恩怨”的意味。

    “我算计过你,但我不会道歉,因为我就是这么骄傲的一个人。”

    “我尽全力搞出这份东西来,当做是我给你的一个交代。”

    “我送你去打混双虽然是在给我的徒弟铺路,但我希望你拿下史上第一块混双金牌的心却是真的,我也把我对混双的全部探索和思路全都摆在你面前了,没有丝毫保留。”

    “从此你我再无亏欠。”

    王超草草翻过一遍手稿之后,再次重新打开手稿第一页,看见秦华昌写在上面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混双究竟该怎么打?向上兼容还是向下兼容?我个人认为,一定是向上兼容。”

    这是华乒内部争论了二十年的话题,但秦华昌内心是坚定的,他明确的给混双的正确打法定了调子。

    王超忍不住微微点头,心中颇有几分感慨。

    当年秦华昌号称华乒第一名帅,近年来却因为自己和罗九的崛起,这名头隐隐被何敬平抢去。

    但秦华昌在理念和技术上的造诣,依然在这一刻展现出来。

    今生的世界乒坛都还没有明确混双到底怎么打才是对的,而前世国乒却在丢失了第一枚奥运混双金牌之后,已经明确的得出了结论:混双确实是需要向上兼容的。

    因为向下兼容只能得到稳定性,而向上兼容才能得到足够高的上限。

    任何运动发展到极致后,必定是上限高的才是对的。

    正如这段时间的虎克,他在罗尔斯科夫的指导下,用上限换取稳定,才会最终在瑞典被范小东淘汰,这是最实在的例子。

    就冲着这开篇第一句话,秦华昌就无愧宗师之名。

    而在接下来的部分,则是秦华昌对于双打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配合问题给出的明确细致的讲解,包括配对双方如何跑位,如何互相给对方腾出空间,如何应对不同方位不同性质的球。

    为了便与理解,他还勾勒出许多简图作为补充说明,有些地方,后面甚至还有详细的数学计算,通过选手的击球速度、击球力度,以及胶皮的摩擦系数和弹性系数等指标,来计算接某些球的可能性与成功率。

    毫不夸张的说,这份被孙天龙轻描淡写交给王超的手稿,若是流传出去,绝对算得上是任何一个外协会教练们心目中的无价之宝,用价值连城来形容都是轻的。

    从王超接到混双通知,启程去瑞典的时候算起,到现在恰好十天。

    秦华昌这种人物用十天时间搞出来的纯理论研究,放在外协会,那真的是许多教练联手搞上一年也未必能搞出来的,这话毫不夸张,因为双方确实存在着认知高度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是无法单纯通过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累积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