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 为了大魏边境的安宁(2/2)
作者:昭昭白影来
    但是现在,柯比能再也不这么想了。

    这个马谡,不光稳健,下手也足够狠。

    是个干大事的人。

    另一边。

    骁骑将军秦朗带着五万大军北上,直入罗川口,逼近柯比能的军队。

    双方短暂交手过后,柯比能败退,让出罗川口外的大营,后退五十里至云中地界扎营。

    等毕轨率领残余部众赶来与秦朗会师后,魏军总数已经达到了六万五千人,其中还有两万骑兵。

    而根据斥候的探查,柯比能的部众目前仅有一万骑兵,另外三万骑兵不知所踪。

    基于以上情报,秦朗分析过后谨慎的认为:穷寇莫追,将柯比能逼回草原便好。

    并州刺史毕轨却不同意这个观点,他激烈的站了起来,认为此时应该趁柯比能虚弱的时候,对其赶尽杀绝,以永绝边患。

    两人意见相左,争执难下。

    险些在大帐内顶起牛来。

    激愤之下,毕轨脱口说道:“公乃宗室子弟,此前从未统兵,不知柯比能军中虚实,实是情有可原。依今日计,柯比能当追!”

    秦朗虽是依仗曹操义子的身份登上骁骑将军的高位,但他却是一个有真本事的将领。不过,因为各种缘故,经历曹操、曹丕时代一直都没有被任官,直至太和元年,曹叡即位后,方才得到启用,就任骁骑将军。

    之后,秦朗曾屡次请求掌兵北伐草原,安定边塞。上表的奏折上也都是言辞恳切,直指要害,从不挑战曹叡的权威,也不与曹爽、司马懿等人争权。但即使如此,他却一直都是挂着虚职,没有获得重用。

    造成这样处境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大魏像他这样的良将太多了,轮不到他;二是曹叡刻意防范宗室子弟掌兵的缘故。

    现在毕轨这句话直接戳中了他的痛处,令他无言反驳。

    因为毕轨所说句句属实。

    而且,毕轨常年驻守北境,深知柯比能的底细,之前更是仅靠两万人马(这里没有算上步度根的三万骑兵),就重创了柯比能。所以,毕轨的话很有参考价值。

    秦朗不得不把自己的观点收回,重新考虑起毕轨的提议。

    “好吧...依使君之计,我军当如何做,那三万鲜卑骑兵不得不防啊……”秦朗并不是一个固执的人,知道两军阵前,将领不合乃是兵家大忌。真要和毕轨闹翻了,对大家都没好处。

    便摆了摆手,重新坐回主位,看向毕轨。

    “自从罗川口被截断后,那三万鲜卑骑兵便不知所踪,至今都未与柯比能汇合。以我之见,这三万骑兵仍在太原境内,柯比能今日退兵,便是欲诱我大军北上,好叫那三万骑兵乘虚拿下太原,断我归路。”

    “如此,我军只需在太原留守五千兵马,便可万无一失。”

    “今当北追,先杀柯比能,灭其众,并其族人,而后回过头来收拾这三万鲜卑骑兵。”

    听着毕轨条理清晰的分析,秦朗注意到前者眼神中闪烁出自信的光芒,同时也对他如此痛恨柯比能产生了浓厚兴趣。

    “不知使君何故如此痛恨柯比能?”秦朗好奇问道。

    按理说,前番大战,柯比能虽胜犹败,毕轨虽败似胜,并没有吃亏,不至于如此痛恨柯比能。

    毕轨点了点头,一字一顿说道:“昔日汉武帝曾言: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今日我当重誓此言,犯我德邦者,虽远必诛!”

    秦朗悚然一惊,急忙凝神重新审视毕轨,他忽然想起了前几年的时候,毕轨在大魏群臣中的口碑很差。

    当时大家都说毕轨言行浮夸,且因毕轨与曹爽交好,其子更是公主驸马等原因,日益骄傲放纵,胸无大才,徒有虚名,还在京师得罪了很多人。不得已,在曹爽的举荐下,曹叡便安排毕轨到并州当刺史,养一养名声,刷一刷战功,改一改风评。

    本来,得知毕轨重创柯比能后,秦朗一度以为毕轨已经老成持重许多,不想今日一见,好家伙,比年轻时更狂妄了。

    秦朗有些想不通,这样的毕轨,是怎么依靠两万骑兵重创了柯比能八万骑兵的?

    难道说真的是柯比能太弱了?

    毕轨在送给朝廷的战报中,并未明言步度根在此战中起到了多大作用,只说其先率部叛魏归鲜卑,后又打算叛逃鲜卑归汉,因此与柯比能厮杀了起来。之后,毕轨趁机率军而出,重创了柯比能。

    默默咀嚼着这些信息,秦朗忽然有些明悟了。

    毕轨还是那个毕轨,好大喜功,骄纵狂妄的性子没变。

    至于军事能力有没有提高,这个有待继续观察。

    想到这里,秦朗点了点头,同时像是给自己的行为寻找背锅者一样,郑重其事地申明:“为了大魏边关的安宁,就依使君之计!”

    “为了大魏边关的安宁!”

    魏太和六年八月,烽火连天的魏国北部边境再次爆发了一连串战事,由骁骑将军将军秦朗和并州刺史毕轨所率领的两支魏军深入草原,追击节节败退的柯比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