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督公义子(2/2)
作者:木工米青

    傍晚时分。

    一列列番子来到周府,,接掌了护院职责,在门口、回廊值守。

    八名轿夫抬着官轿来到门口,小印子躬身撩开帘子。

    「干爹,到家了。」

    周易合上《国朝实录》,自从接了调查北边的案子,便从内务府借来了关于北疆的史书,从前朝开始查看。

    大庆之前是周朝,灭亡已经三百余年。

    前后两朝与北疆异族屡屡交战,建国之初胜多败少,随后互有胜败,再之后就任由异族侵扰,只有防御之功。

    「先皇或许痴迷修仙长生,然而覆灭狼王金帐,只此就称得上中兴之主!」

    周易下了轿子,见到在门口恭候的父母兄长,上前几步躬身施礼。

    「见过父亲,母亲!」

    「督公,里边请。」

    周父看周易苍老模样,心生几分怜惜。

    周家发达之后,为了附庸风雅,周父请了不少先生教书认字,早不是当年土里刨食的泥腿子。

    自知周家今日之兴盛,完全建立在周易的牺牲之上,独自面对朝堂阴谋诡计,承担巨大压力,以至于未老先衰。

    「二娃子,为娘亲手给你做了酒席。」

    周母生的愈发痴肥,说话声一如当年洪亮粗糙,似乎恐怕别人不知道,周易是她亲生的儿子。

    周易笑道:「母亲费心了。」

    周母听到夸赞,得意的瞥了眼十几个年轻女子。

    任你们平日里得意,仗着姿色勾引老爷,现在见了周家主事人,一个个连说话的资格都没有,乖乖在旁边侍候着。

    周易将所有人神色变化,都看在眼中。

    周父好色,周母好吃,兄长成了官儿迷……

    其余周家五服以内的亲戚,至少安排了个衙门胥吏职位,摇身一变吃上了皇粮,再不用苦哈哈的种田。

    据监察司番子探查得知,这些个亲戚各有嗜好,没一人成气。

    穷人乍富,极少人能坚持本心!

    周易原本有拉扯族人的想法,见此情形只将其当猪养,做个样子给陛下看,当真抄家灭族时候丝毫不会留恋。

    说话间来到正堂,门口跪着二十来个孩童,齐齐磕头拜礼。

    周家族中适龄的孩子,都让周易看一看,当真有哪个入了眼,连带着父母都能荣华富贵。

    周易逐个扫过,目光落在个六七岁孩子身上。

    其他孩童惶恐不安,唯有这个眼神平静,举止有条有理,不似小门小户能养出来的模样。

    「这个是哪家的?」

    「督公,这是您家的孩子。」

    周父面露得色,二十几个孩童混一起,唯独挑中这个,正说明自己眼界高明:「他就是周平安,就等你回来,磕头认爹了。」

    「有趣,有趣!」

    周易说道:「过来让咱家瞧瞧。」

    周平安闻声走过来,躬身施礼道:「拜见督公。」

    周易按住周平安肩膀,真气探查体内筋骨经脉,果然坚韧异于常人,丹田中还有股微弱却精纯的真气。

    「这般根骨,必然是从娘胎里就开始蕴养,非世家宗门才有此秘法,你小子什么来历?」

    「回禀督公。」

    周平安说道:「我是宣府汤家子嗣,原名汤云,如今汤家毁于异族,侥幸逃得性命流浪到京城。」

    周易又问道:「你为何要来周府?」

    旁的周父疑惑道:「督公,非是他要来,是我主动收留。」

    周平安躬身道:「还请周老爷恕罪,我听闻督公威名,故意在您勉强显露聪慧,本是想着做个仆役,托身寄命。

    「未曾想入了老爷的眼,过继入督公名下。」

    「你这小子……」

    周父双目圆瞪,近五十岁的老头子,竟然让个七岁孩童算计了,传出去岂不成了大笑话。

    「咱家似你这般大的时候,还只会活泥巴!」

    周易赞叹一声,世家大族子嗣从小就培养,身体上洗练筋骨经脉,精神上读书讲经,平民百姓如何与之相争。

    大抵唯有改天换地之时,才能从累累骸骨当中,有几个穷苦出身的登上顶峰!

    「随我进去说话。」

    「多谢督公。」

    周平安面上露出喜色,原本定下的五十年复仇,若能的权势滔天的东厂督公相助,或

    许能早日达成所愿。

    正堂。

    已经准备好了席面,主位本是留给周易。

    「国朝以孝治天下,陛下身体力行,每日都为先皇诵经祈祷。」

    周易将周父扶上主位,说道:「咱家以陛下为榜样,父亲还请上座!」

    心底再怎么不在意家族,表面上周易做的丝毫不差,回到家中就收起东厂督公的威风,做个看起来很听话、孝顺的儿子。

    镇抚司的探子无处不在,或许府中的奴仆,或者门口站岗的番子,一言一行都瞒不过陛下耳目。

    况且,周家若是一直兴盛,周易尽几十年孝,谁又能说是假的。

    「平安,你坐在咱家身旁。

    周易问道:「咱家十岁入宫,至今十二年,正缺个传承香火的后人,你可愿意入咱家名下,将来给咱家送终上坟?」

    「孩儿拜见爹爹。」

    周平安毫不犹豫的跪下,三叩九拜,接过仆人送过来的茶水,恭敬递给周易。

    「桀桀桀!」

    周易将茶水一饮而尽,问道:「孩儿出身高贵,咱家不过是个泥腿子,可有觉得委屈?」

    周平安斟酌片刻说道:「汤家灭族时,孩儿仍有傲气,然而自宣府至京城千里路途,风霜雨雪,饥寒交迫,已经将性子磨平了!」

    「说的不错。」

    周易似有所指的说道:「无论富人乍穷,亦或者穷人乍富,都得磨磨性子,否则难成气候。」

    周父自是听明白了,不过没打算改,过几日再纳房小妾。

    礼钱都给了,还能要回来?

    周母自从见到周易,呵呵笑声就没停下,她活的简单听不出话音儿,反正一心向着二娃子准没错!

    唯有周雄坐立不安,自从兼任监察司主事之后,走路都是飘飘忽忽。

    不敢拿的银子敢拿了,不敢平的案子敢平了,身上穿着监察司的官袍,见官大三级,六部侍郎见了也得退让三分。

    周易教训两句,也没在继续理会。

    周家以及诸多亲戚,官位最高的周雄也才六品,再怎么折腾也翻不了天。

    「平安,咱家后日就去北边,你且说说汤家究竟怎么灭族?」

    宣府汤家非同寻常,可追溯至前朝开国年间,据说其祖乃大周太祖肱骨之臣,至今已经有千年传承。千年世家毁于一旦,竟然连消息都未传回京城,当真骇人听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