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君不见当年宋襄公之事乎?(2/2)
作者:役智

    阳虎的心思,那简直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

    你要是在这么私密的场合,对着阳虎大谈仁义道德,那才容易惹得他嫉恨杀你呢。

    况且阳虎如果真的想杀了宰予的话,还需要用什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罪名吗?

    他宰予可不是夫子那般有影响力的人物,只不过是个跟在夫子身后学习的小学生罢了,阳虎杀他和杀只鸡也没什么区别。

    退一万步说,就算哪天撕破了脸,阳虎打算拿‘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说事。

    以他阳虎在鲁国的名声,相信的又能有多少?

    别的不说,他嘴里蹦出来的话,夫子是一句都不相信,季氏的族长季孙斯更是巴不得阳虎早点死。

    他现在的名声都这么差了,到时候我的报纸再一问世,那阳虎还不得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到时候阳虎就算想派人上街造我的谣,还能比我手里的报纸更好使吗?

    不过宰予暂时也没打算与阳虎撕破脸,只是口头上答应过的事情,宰予还是要履行的。

    毕竟,我宰子可是个言出必行的君子,说了帮你宣传光辉事迹,那就帮你宣传光辉事迹。

    只不过在时间点的选择上,得稍微讲究一点。

    鲁国连年大旱,国人饥不果腹时,他就报道阳虎向晋国连年奉献丰厚贡品,改善与霸主外交关系的光辉事迹。

    齐国大军压境,鲁国北部城邑失守时,他就报道阳虎在南方视察春耕工作的光辉事迹。

    鲁国国内不堪重负时,他就报道阳虎主张联合晋国向齐国复仇的光辉事迹。

    大多数时候,想要搞臭一个人,完全不必说假话,你只要有选择性的讲真话就行了。

    宰予心中叹了一句:“不过我这么做,会不会有些‘仁义’过了头呢?”

    宰予寻思了半天,觉得自己这么干应该不算。

    当年宋襄公与楚成王争霸,两国讨论了半天谁也不服谁,于是共同决定在盂地召集诸侯开会解决。

    出发前,公子目夷劝说宋襄公:楚人向来不守信用,请带上军队作为护卫。

    宋襄公不听,说:会盟不带军队是我自己提出来的,我已经与楚人约定好了,怎么能不守信用呢?

    结果襄公刚到盂地,就被楚人埋伏的军队抓了,还把他带到楚国囚禁了起来。

    之后得亏先君鲁僖公积极开展外交斡旋,好说歹说,嘴皮子都磨破了,这才让楚国同意把宋襄公放回去。

    襄公是春天被抓的,等回到宋国的时候立冬都过了。

    宋襄公回国之后气不过,就打算拿楚国的盟国郑国撒气。

    郑人不敌,派出使者向楚国求援。

    楚成王委派大将子玉援救盟邦,子玉从楚国出发后,也不管郑国,而是率军直扑宋都商丘。

    宋襄公担心国内不稳,急忙挥师回国,结果与子玉在泓水之畔遭遇。

    接下来就是喜闻乐见的,楚军渡河时,公子目夷劝说襄公趁着楚军半渡而击之。

    但宋襄公却出于礼法考虑,选择按兵不动,让楚军安然渡过河水摆开阵势,之后才开展进攻。

    结果宋国自然被杀得大败而归。

    泓水之战后,宋国撤军的路上,宋襄公还在嘴硬。

    他说:有仁德之心的君子,作战时不攻击已经受伤的敌人,也不攻打头发已经斑白的老人。古人每当战时,不靠关塞险阻取胜,寡人的宋国虽然就要灭亡了,仍然不忍心攻打没有布好阵的敌人啊!

    公子目夷听了,气的把头盔一扔,说:打仗是以胜利为目的,还说什么君子之道!真的按国君你说的做,那咱们宋国人全去当奴隶算了,还打什么仗呢?

    宰予当初第一次听到这个事时,就觉得挺离谱的。

    现在细细回想,觉得越来越离谱了。

    襄公如果没吃过亏,和楚人讲讲礼法,宰予觉得还算可以理解。

    可他都已经被楚国人不讲武德在盟会时抓了一次了,还要去和楚国人谈什么礼法,这不是开玩笑吗?

    现在阳虎先不仁,那我宰子自然也可以对他开展选择性的‘仁’。

    ——————

    PS:本来不想写这一章的,但我看到昨天的更新,有不少兄弟心里有疑虑,所以额外开一章做解释吧。我写书虽然算不上逻辑有多精密,但最起码的逻辑肯定要讲的,如果各位看到什么不合理的剧情,还请耐心往下看几章,肯定是有原因的,谢谢各位兄弟的支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