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八章 周晓白(2/2)
作者:干面鱼
    看着杜守桂得意洋洋的样子,杜守义和龚小北相视一笑,守桂一回家就是副小孩子心性,这样挺好。

    一夜无话,时间到了六月二十四日礼拜一。

    杜守义一早起床,开着车把妹妹送到了医院门口。

    “有事就给小北姐打电话,要是事情紧急,打顾阿姨电话也行,她离你近,赶过来很方便的。什么时候想回家了一个电话我就来接你,半个小时准到,一点都不麻烦.....”

    “知道了,你都唠叨八百回了。”杜守桂提着大包小包乐呵呵的进去了。这哥哥原来不爱说话,现在越来越像大妈靠拢了。

    杜守义也知道自己话太多了,但他是真的不太放心。守桂这回和上学还不一样,是真正的去面对病人,面对社会了。不过小鸟总要离巢的,他又能怎么办呢?

    带着点小惆怅,时间到了上午十点。

    “叮,宿主今日签到奖励为,上海‘德兴馆’油爆虾X20。”

    上海油爆虾做得最好的餐馆是哪家?在八十年代前是德兴馆,八十年代后是上海老饭店。

    为什么呢?因为李伯荣大师在八十年代从‘德兴馆’调到了‘上海老饭店’。这道菜‘菜随人走’,成了‘上海老饭店’的金字招牌。

    李伯荣大师的油爆虾选用每斤八十只左右的河虾,尺寸,大小基本一样。接下来就是不传之密了,简单讲就是两个八秒。

    第一个八秒:高油温,下锅,虾用油爆八秒。

    第二个八秒:锅里加酱油、糖、味精、料酒、胡椒粉,收好汁,将虾倒入翻炒八秒,出锅。

    两个八秒,这就是李大师油爆虾的‘究极奥义’。

    说到这里又要扯些题外话了。

    上海的菜系称作‘本帮菜’,既本地菜的意思。

    其他菜系皆用地名简称取名,比如:鲁、粤、川、徽、豫等等。唯独上海别处心裁,不叫‘沪菜’非要叫‘本帮’。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清末民初,上海刚开埠的时候,进入上海的各地菜系很多,多达几十个。而‘本帮’,指的是川沙南汇一带的农家菜,充其量是上海各菜系中的一个小小分支,不太上台面。这个名字被官方认可的时间也很晚很晚。

    据说在八十年代末,上海举办了一次市内各大饭店的美食评奖,但在邀请的时候疏漏了一家专营上海本地风味的饭店。

    这家饭店在业内处在中流偏上的位置,按说是绝对有资格参加的。所以没收到邀请函后,店里也没当回事,只以为是邮递的时候弄丢了。

    在比赛当天饭店主厨早早的做好了菜,兴冲冲的赶到会场。直到这时他们才发现,选手席里根本没有自己的位置。

    这种尴尬要换个京都厨子早开骂了:

    “爷特么还不伺候了!太欺负人了!”

    但上海厨子就是不一样,脑子不是一般的灵。

    他找到评委游说道:“我这是‘本帮菜’。不是那些杂七杂八,挂着上海菜牌子的外地菜,是正宗的本地菜。你们既然评选上海美食,就不能不让我参加。”

    这时上海刚流行强调‘海派文化’,突出地方特色。评委一听,琢磨出味儿了:‘这名字好,太有味道了!来来来,小兄弟你不要走,你们‘本帮菜’一定要参加!’....

    从此,‘本帮菜’的名字就这么叫开了。时间上可能有出入,但这是真事!

    所以你看九零年以前出版的菜谱也好,厨师介绍、饭店介绍等等,都没有‘本帮菜’这三个字,有的只是‘上海菜’。

    官方认定特级烹饪大师李伯荣时,用的也是‘上海菜’这个名字。

    而到了九十年代以后倒了个个儿,‘本帮菜’成了权威叫法,上海菜三个字反而没人提了...

    有了上海‘名菜’,那多少和徐伯母会有些关系。

    果然,午休时龚小北说了件事:徐家两个在外地读书的孩子放暑假进京了。徐伯伯让明晚去家里吃饭,几个年轻人互相认识认识。

    杜守义听完佯怒道:“情敌来了?这回定让他有来无回。”

    小北笑了,嗔道:“你别胡说!”

    徐伯母前两天开玩笑时说漏了件事,原先龚徐两家还准备结娃娃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