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八章 为生得伟大讨回死的光荣(2/2)
作者:向晚非雪

    华夏大地上5000年的分分合合,这哪一场战争不是自己人和自己人,难道必须是打日本、打美国才能拍吗,按照这个逻辑,是不是三国、水浒、春秋、战国都要禁拍了。

    这是历史,活生生的历史,为什么掩饰,战争没有谁是赢家,要弘扬的不是抗击了日本的士兵才是战士,而是每一个牺牲的生命,无辜的百姓和饱受创伤的灵魂。

    可偏盘有着那么一群无知、无趣、无责、无立场的人士,披着专业的、艺术的皇帝新衣,实在是很悲哀。

    在宋铮看来,关于《集结号》这部电影根本没必要存在那么多争议,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这些难道还不够吗!?

    从这部电影里,宋铮看到了人性,看到了坚持,看懂了一个老兵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对战争的反思,这些难道不值得感动吗?

    电影中有一幕让宋铮印象十分深刻,无名烈士墓地,一块一块的写着“无名”两字的木板做的墓碑,漫山遍野,当年战场,留下了多少厮杀声,又有多少血肉横飞,那时可想得到以后。

    镜头拉开,那一望无际的墓地,整齐摆列的木板墓碑,让人止不住的难受,其实这样的镜头在电影里经常出现,镜头拉开,整齐的墓碑,一望无际,比如《拯救大兵瑞恩》,可是和《拯救大兵瑞恩》中的那个镜头相比,《集结号》里的这个镜头却带着那么强烈的荒谬感。

    望着夕阳里一片又一片的无名烈士墓,谷子地惘然若失,喃喃的说道:“爹妈都给起名了,咋就无名了呢?”

    一想想这些无名的战士,以他们的生命作代价却换不回一个有名有姓的烈士的称号,家属得到的只是一个“失踪”,补贴也比人家少的多,失踪是多么的不明不白,烈士又是多么的光宗耀祖,都是一样的牺牲,却得不到一样的待遇。

    看到这里时,巨大的悲悯在宋铮的内心里涌动,就像原版电影的宣传语说的那样一一每一个牺牲都永垂不朽。

    虽说当时宋铮在电影院里看《集结号》的时候没痛哭流涕,可是至少眼泪也在眼眶里打转来着,这的确是一部很有诚意的电影,前半部对人们的视觉感官狂轰滥炸,后半部分又似涓涓细流,一下一下挠在心坎上。

    看过这部电影,相信很多观众都会有同样的一个疑问。

    值得不值得?

    47个英勇牺牲被埋在窑里的战士,被当作失踪处理,这就意味着他们的死如此不值得。

    “人家烈士家属给700斤小米,失踪就只有200斤!”

    失踪战士的家属这样跟幸存连长谷子地抱怨,这是从老百姓的角度出发。

    而从连长谷子地的角度出发,那47个弟兄,全都是好样的,没一个怕死鬼,却连烈士的名头也没有,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像烈士一样舍身战场,却没有证据,而对于没有证据的事情,除了个人的争取,是没有人会为他解决的,战士们就这么白死了吗,值得吗?

    顽强的拷问这个问题或许仍是一片茫然。

    而谷子地为此付出的努力,求人寻找上级,自己动手去战场挖,这个过程里,47个人的死有了一个值得。

    他幸存了,并且致力于为他们讨回公道,他的良心,他的固执,被人当作疯子,依然无怨无悔。

    荒谬的事情永远不会少,被荒谬调派与捉弄谁又愿意呢,但是当无情的命运这样降临,有人选择了迎上去,与命运抗争,谷子地就是这样一个人。

    虽然故事的结局未免太圆满,因为兴修水利,烈士遗体被发现,上级还亲授勋章、为烈士祭奠,但更多的人不会有这样的幸运,更多的人,被命运的荒谬捉弄之后,籍籍无名的走了,自己和家属都得不到该得的补偿。

    生命应该被尊重,谷子地所做的就是这样一件事,出于兄弟情,出于人的良知,生命的逝去即使无法挽回,生命的价值是不能够被轻易抹杀的,每一个微小的生命,都是值得被尊重的,他努力去为每一个“死的伟大”的生命讨回“生的光荣”。

    那些牺牲的战士,不应该是“无名”的,那些战士在谷子地的记忆里,每一个都是活生生存在着的。

    相信谷子地也会时常回忆起他的那些弟兄,回忆着一切发生过的事情,比如排长焦大鹏写给家里的家信,提醒着照顾好老人,冬天不让儿子去井沿免得掉下,比如为了给他找一块手表而被敌军击中的吕宽沟,比如被打断了一只手,依然义无反顾冲向敌人坦克的姜茂才,比如二愣子一样的罗广田,比如老兵油子孟士林,这样一群活生生的人,粗砺,真实,他们都是真正的汉子,讲话直白,打起仗来玩命,举止粗鲁,他们并非高大全,可就是真实,这样的一群汉子都是有人味儿的。

    宋铮要拍的就是这样一群人的故事,他的电影里,不需要那种迎着敌人的子弹冲锋,身子都被打烂了,还要一脸坚毅,怒视敌人的高大全,他要的就是一群活生生的人。

    在《集结号》里呈现出来的,就是最真实的中国士兵形象。

    没有石头炸飞机,没有肉包子手雷,没有手撕鬼子,没有那些烂七八糟,让一个中国人看着都觉得脸红的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