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六章(2/2)
作者:向晚非雪
    两线交错并行,围绕着饥荒灾难铺呈出颇为宏大的叙事场景,饥民成匪、国.军压榨和日军空袭,多方势力的搀和之下,步步深化苦难,冯晓刚游刃有余的将饥荒悲剧推向时代悲剧的境地,使这场大饥荒中的各色人性**在世人面前。

    总的来说,整部电影的前百分之八十的表现是不错的,内敛、隐忍、厚重,以一种自然的语气来讲述如此残酷的饥饿景象,不夸张但传递出了生命的苦难感,甚至还有几处刘振云式的黑色幽默,点缀了哭笑不得的痛楚。

    但是到后百分之二十时,宋铮所担心的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冯晓刚依旧没有摒弃煽情的手段,直接撕破观众还在静静思考的心理防线,将泪水和仇恨迸发出来。

    从拴柱跳下火车后发现没带小米,到他被日本人一刀刺进喉咙,再到范财主闷死了孙子,这一连串的戏剧冲突,将影片苦心营造的沉稳宏大气氛推向狭窄,本来应该是主题深化的高.潮,却变成了情感发泄的高.潮。

    与此相比,另外一部反应大灾的电影《夹边沟》要更加冷峻和直接,同样是灾难题材,《夹边沟》反映的是那三年特殊时期,一批“坏”分子在农场饿死的事件。

    虽然在影响力上要远远弱于《一九四二》,但是它的客观审视的记录风格和不做道德评判的态度反而更具冲击力。

    大量群众演员的本色演出,让影像的粗糙感更接近真实,所谓大音希声,一片苍凉的画面的静止展示要远远大于语言和音乐的聒噪混合。

    在这个方面,《一九四二》尽管也是根据真实历史改编,但它过于饱满的戏剧叙事风格,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这场灾难本身的残酷。

    当然,抛开种种不足,《一九四二》还是值得一看的,这是冯晓刚从影以来拍过的最大一部戏,片中大量群戏和多线索叙事十分考验导演各项掌控能力,影片最终效果也超越了宋铮的预期。

    和大多历史题材一样,《一九四二》以一种低饱和的怀旧色彩呈现一段被人遗忘的往事

    (本章未完,请翻页)

    ,色彩上的低调丝毫没有降低影片的视觉冲击力和可看性,反而给影片带来一种颇富质感的真实。

    片中高度浓缩的剧本也让影片每格胶片都富含着丰富的信息,灾民的线索,地方官员的线索,美国记者的线索,老蒋的线索,以及国际战事的线索交汇在了一起,影片格局十分庞大。

    另外,冯晓刚与刘振云的合作,让他电影的鸡贼气质里又多了几分厚重,影片以地主儿子趁饥荒劫色开场,奠定了全片荒诞又不脱离现实的黑色基调。

    剧本对人性的剖析十分干练,台词没有废话,对剧情推动和人物性格都有很大作用,对社会各阶级的描述也让观众十分轻易就能理解主创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将庞大的故事梳理得非常有序。

    在导演手法上,冯晓刚较以往电影也有了稍许进步,这种进步依旧来自于黑色幽默,这让人想起当年姜纹那部思想性和艺术性并重的《鬼子来了》。

    区别仅在于《一九四二》并未着墨于日军的凶残,观众看到的信息里,国府的不作为与**,远比日军的两次轰炸更让人愤怒。

    大概是为了避免走《鬼子来了》的命运,片中刻意按排了一场日军军官杀死长工栓柱的戏,这场戏既不荒诞,也不现实,是全片最大的一处走音。

    片中两条线索处理得也非常精彩,一条是老地主的逃荒线索,另一条是老蒋的日常琐事线索。

    片中两人阶级差异巨大,命运却不断有着交集,地主一步步从躲灾成了逃荒的一员,老蒋也从民心所向,渐渐成了丧家之犬。

    两条并行线索的对比,暗示出人民与政权的命运关联,老蒋为了抗日牺牲人民,最终也被人民所遗弃。

    前世,《一九四二》上映之后,有的观众对片中黑色幽默元素比较排斥,其实大可不必,黑色幽默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方式,刻意体现主创讽刺意图,而《一九四二》的核心内容恰恰正是讽刺。

    片中妇女起初对文化,性,以及阶级的观念,随着饥荒的蔓延渐渐改变,本来体面的人渐渐没了尊严,乱了伦.常。

    日军侵袭后,中国士兵抢夺老百姓物资的桥段,更是民族性和人性的真实写照,几次得粮失粮让人啼笑皆非。

    可惜的是,片中没有用视觉呈现父子相食的惨状,仅以狗吃人来替代,削弱了现实的惨烈,这是艺术上最大的损失。

    另外,对信仰的调侃在冯晓刚电影里曾被多次使用,篇幅较大的是《非诚勿扰》里的教堂戏,鞭挞了大部分中国人对信仰的功利心。

    《一九四二》里的中国神父信仰并不坚定,逐渐开始怀疑上帝,教堂似乎也只是一个精神与肉.体的避难所,因为上帝让人自救。

    片中中国神父与西洋神父的对话意味深长,这要么是个被上帝抛弃的土地,要么上帝本身并不存在。

    信仰可以带给人力量,但是没有食物,人的灵魂终将失去依附,有趣的是,战争大片《拯救大兵瑞恩》里并没有神父出现,画面里只有被炸毁的教堂,中西电影人信仰不同,对上帝的看法却很一致。

    本片演员表演堪称经典,片中演员多是和冯晓刚有过多年合作的演技派,每个主演都是诠释内心戏的高手。

    随着历史密档的揭开,公众逐渐对一个爱国的老蒋有了更加全面立体的了解,这也让陈道名对老蒋的诠释更加真实可信,他演出了老蒋霸气之外的无奈与苍凉。

    挑大梁的张国利心理活动异常丰富,是全片最大的看点,与他演对手戏的张墨风格鲁莽血性,也成了全片最大的亮点。

    徐凡的表演不再像打了鸡血,比从前有所进步,大概影片容量有限,冯元征角色的小农性格不够突出,但也不乏喜感。

    李雪剑老师的一筹莫展,张寒予的稀里糊涂,范厨师的苟且偷生,王子纹的清丽叛逆等等,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片中布罗迪和蒂姆?罗宾斯两位国际巨星的出演同样光彩照人,尽管戏份很少,却足以让影片蓬荜生辉。

    《一九四二》的服装道具,布景等技术部门的配合也确实对得住两亿的投资,河.南灾民的场景与重.庆老蒋的奢华形成了鲜明对比。

    真实的影像为影片带来更多震撼,日军飞机轰炸难民的两个桥段,尽管镜头看起来有些重复,cg效果却还算得上逼真。

    总体上来说,《一九四二》是“冯氏悲剧”里第一部不再昧着良心说话的电影,对这样一场外国人都不知道,中国习以为常的饥荒,影片也达到了抛砖引玉对比新中国某段历史的目的,冯晓刚在保证了影片商业性、娱乐性、可看性的同时,还是比较客观的还原了历史。

    只是,此时此刻,当冯晓刚将这个故事抛出来给宋铮的时候,宋铮却有些措手不及了。

    (本章完)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