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龙宫秘史 第一节(1/1)
作者:醉月海
    我醒来的时候,华阳正拖着我在海里漂着。

    我问他漂了多久?他说他也说不准,应该是4天左右。因为爆炸后,他也失去了大部分的意识,只是死命的保持抱着我的姿势,不让我沉下去。我看了看洋流的方向,应该是向着陆地。

    随着深蓝色的海浪,黄色的救生衣在我眼前上下晃动着,弄得我眼睛一阵阵的眩晕。模糊的画面穿插着刺眼的阳光,水波的粼光也是那样的刺眼,眼前的一切好像都在闪烁。我眯起了眼睛,大脑疼的像炸开了一样,不过我心中明白这已经是最好的情况了。我尽量让自己的思维运转起来,不让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疼痛上。随着我的思绪,一幅幅画面在眼前闪过,我分不清是大海折射出的蜃影还是自己的记忆。我任由大脑在记忆中随意的穿行,我的意识已经弱到了极限,似乎已经昏死过去了,眼前晃动的只是记忆的重放。

    。。。。。。

    ‘化肥’你在看个毛线嘞?

    我也不晓得,好像叫啥子“本记”,书皮坏掉喽。

    我瞧你看地就是个黄色书刊噻,你让我也瞧一瞧。

    我叫华斐,从小就被安上了“化肥”这么个外号,出生在一个西南山村里。跟我看书的这个小孩叫华阳,是我的一个族弟。记得小时候我第一次看到那本《帝神本记》的时候爷爷发了好大一阵火,父亲都因此挨了一顿骂。说书是祖上传下来的,我这些小孩子要是再肆意亵渎就打断腿。后来书被放进了一个古朴的檀木盒子里藏了起来。至于藏在哪,我从来没有再次找到过。

    不过我长大后,回想起来觉得也没什么,其实那本书的制式是清朝的,明显是一个抄录的拓本。书里面讲的也十分荒诞,天马行空与山海经相比不遑多让。里面讲的全是上古帝王、氏族的由来,甚至就是记录了一些上古传说,各种仙神鬼怪的说法。

    其中说的最多的是大禹治水些的事,几乎占了全书的三分之一。不过这些记录就有些与书本上的传说不符了。

    我记得有一段大致是说,禹出于青海,是人但却异于常人,活了很久以至于无法确定什么时候死的,更有很多神力之事。大禹治水也不是十三年,而是一百三十多年;不是三过家门不入,而是当时根本就没有什么家人;不是被禅让称帝,而是舜帝遇到灾祸失踪。如是云云,好不热闹。

    记得被老爸打之后,仍然惦记了好久。小孩子,越是不让看的东西,反而越是好奇,不过后来也就忘了。一本山海经一样的古书,你会执着多久?虽然我们村只是个西南小村,但并不闭塞也不贫穷,所以很快就把书的事忘记了。至于逐渐揭开了书里的很多秘密,那是很多年以后的事了。

    我出生在80年代末,从小几乎没吃过什么苦。村子从祖上开始就一直很殷实,而且又偏安西南,再加上都是本族亲戚,也就没受到过什么时代“大势”的影响。

    听老人说,我们家族从古代起就是豪阀望族,是清代从汉中分家到这座村子的。所以村里不仅富裕,还传承了很多传统和家风。不过我爷爷那辈的老人却都十分随性,很少要求我父亲那代人的作为。唯一的要求就是“父母在,不远游”!

    这仅有的一条要求,却几乎锁住了所有父亲那辈的人。说是个要求,其实倒更像是个风气。虽然没有什么明确的规定,但父亲那代人确实很少有离开村子独自发展的。

    但到了我们这一代,就大不一样了。八十年代后的孩子,大多数都去了大城市,不是读书就是工作,很少有留在村子里的。或许是时代不一样了,村子里的规矩也渐渐的发生了改变。

    记得大三那年,村里来了个远房亲戚,是厦门大学的一个教授。说来也奇怪,我们村里大多数孩子也都在厦门念的大学。吃饭的时候,十几个孩子都被长辈叫了过来,跟远房的叔叔见了面。

    看样子这位叔叔一定是个很有实力的人,叔叔大爷们或多或少的都有点羡慕的意思。其实这也不难理解,一辈子守在村子里,看到外面的成功者能不羡慕么?

    爷爷自然没有父亲那样热情,反而表现的有些反感、冷淡甚至抵触,其他老人也都跟爷爷的态度一样。

    堂叔走后的那天晚上,爷爷把我单独叫到了他的屋子。爷爷的屋子有些昏暗,可能是人老了不喜欢强光的缘故。客厅的茶几上摆着一个精致的木盒,盒子上摊着一本旧书。或许是时间的缘故,走近了我才认出来,这正是小时候偷看的那本《神帝本记》。

    爷爷半躺在藤椅上,听到我的声音就坐了起来。“小飞来啦,快坐下,跟爷爷聊聊天。”

    我坐在了爷爷身边的沙发上,不由得拿起来那本《神帝本记》。

    “好奇么?”爷爷问。

    “随便看看,小时候挺好奇的,现在也没什么。”

    “哦?看来时代变了。记得我小时候,第一次看到这本《神帝本记》的时候可是好奇的不得了,非得去找上古神仙不可。不过你应该看得出来,这本书最早也就是清朝的。但里面讲的事情也不好说就是假。”

    看着爷爷的眼神,我心中不免有些疑问,“这里面讲的还能有真的?那山海经里的故事岂不都成了历史资料了么?”我并没有提出自己的疑惑,毕竟老人岁数大了。

    爷爷接着说,“这世间的事情,有很多事把虚构的,传成了真的。有的呢?是先有真,再有假,这真真假假也就分不清了。真、假还得自己感受。

    我们家是清道光年间从河南分出来的,分家前姓张,分家后才改姓华。这改姓,也是家族的规矩,‘500年分家改姓,200年开支散叶’。要是再往前推,我也不知道姓什么了。这本《神帝本记》也是那时候拓印出来的。里面讲的故事,也没法考究真伪,不过里面的内容你可以大致记住,说不定什么时候想起来能用上。”

    说完爷爷走回了自己的卧室。在卧室的门口又嘱托了一句,“今晚就把你小时候没看的都看完吧,记得看完把书放回盒子里。”

    如此,我么莫名的看了大半夜的神怪异事。

    这件事不久后,我就开学了。在大学我学的是生物制药,我那位堂叔对生物学也有很深的研究。在学问方面,他真不愧是个教授。他研究生物的同时还涉猎考古和文学,而且在文史方面造诣还不低,经常能跟历史学院的教授促膝长谈。不过奇怪的是,他却是个经济学教授。

    堂叔不仅学问大,出手也是非常大方,继承了我们家有钱的传统。经常请我们几个后辈吃饭,对我们也很是照顾。快毕业的时候,堂叔建议我考“古生物”方面的研究生。

    不得不说,堂叔是个有眼光的人。以现在的生物技术,研究古生物学,必然能对仿生学的领域起到新的开拓作用。

    于是按照叔叔的安排,我成功进入了古生物学研究生班。

    研究生导师姓董,是一位很有风韵的中年妇人,举手投足都透着一种精明,给人一种很有智慧的感觉。

    记得刚一见到董老师,我就觉得很有压迫感,我不喜欢呆在非常精明的人面前。也应了华阳对我的评价,“气场弱的就是个渣,没有底气的娘炮”。

    不过董老师却对我很温和,时不时的问我对以后学习的规划,好像是家长一样。这不由得让我把她和堂叔联系到了一起,说不定堂叔就是因为董老师才研究的生物学。那么问题来了,堂叔对历史的研究又是怎么回事?

    怀着种种的猜测,我开始了我的研究生生活。董老师给我们找的第一个课题是帮助一家渔业公司做项目。项目的核心是,如何改良一些常见鱼类的品种,让饲养的肉质更加肥美,或油脂更多,或增加药用价值等等。项目在东海海域一个近陆地的海岛上进行,不仅有我们协助,还有一个叫cell的私人团队。之所以在海岛上进行,是因为距离这个海岛不远的一片海床上发现了一些古生物的遗迹。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参与的原因之一,因为我们学的,就是古生物嘛。

    作者YY交流直播间:26697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