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初到大秦(1/1)
作者:秋风吹不走的叶
    “刘叔,想什么呢?”不知什么时候,林华已来到刘申身边。

    刘申抬起头来,牵强的笑了笑,摇了摇头,甩开了心中的自怨自艾,也甩开了纠结矛盾的纷乱思绪,走一步看一步吧,对这小兄弟的恩情,今生还不了,来世再报吧。以后的路怎么走,还是交给茫然不测的未来好了:“没什么,三年多了,不知大秦如今怎样了。”

    “胖蛇的速度很快的,要不了多久便到了,亲眼看看不就知道了么。”

    “是啊,事情到时自知,庸人何必自扰。不想了。”

    林华笑笑,其精似鬼的他如何听不出刘申一语双关的话,举杯道:“喝酒。”

    这三年来,粮食年年丰收,拿一少部分酿酒已不是个事了,也终于让刘申不用再捧着个酒葫芦喝水了,而经过林华的几番改良,此酒已非彼酒,再不复当初的酸涩难以入口。

    “好,喝酒。”刘申举杯应道,本就好杯中之物的刘大将军近几个月更是长伴此物了。

    这边说着闲话,那边海岸已遥遥在望,刘申看看天上尚未落山的太阳,揉揉眼睛,一脸的不可思议,转头想跟林华确认一下,却见到林某人一脸的微笑,好像本就该如此,林华当然胸中有数啦,日本离中国的直线距离也就一千公里左右,以胖蛇的速度,在海上没有五百也有三百公里了,你想过来需要多长时间?到这时才到还是林华怕海风太大,吹着不舒服。再一个速度快了溅起的浪花打到身上也难受不是?所以才刻意让胖蛇把速度降到百公里以下的。

    林华看刘申实在惊讶,不由笑着解释道:“行了,刘叔,你也不必惊讶了,估计咱们来的时候船偏离了航向,风高浪急的,走不快也在情理之中,再说胖蛇的速度也不是人力划桨能比的,所以这么短时间到也没啥奇怪的。”

    听到林华的解释,刘申想想也有道理,便不再纠结此事了,毕竟早到陆地早安心,谁都不想再受那风浪之苦。

    那眼中颇为遥远的陆地,在九头蛇的高速下转瞬即至。一行人跳下蛇身,一天坐下来,就算刘申贾喜两人都不是普通人也觉得身疲腿麻,纷纷活动腿脚、伸展筋骨。可贾喜带来的那十个手下却没事人一样,不但看不出累得样子,连表情都没变一下,林华看得啧啧称奇,老二这小子真有一套,不过估计能练成这样的也就日本人了,别的民族想这么变态都不容易。

    摇头笑了笑,不管怎样都是好事,再变态也是他们兄弟手中的刀,随手拍了拍大蛇的大脑袋,暗中交流了一会,待他们都上了岸,九头蛇又掉头游回了大海。

    一行人踏着潮湿的海滩,陆续朝岸上走去,走不多远便看见了寥寥的炊烟,显然前方有人居住。众人大喜,加快了脚步。不一会便看到前面有个不大的村庄,也就十多户人家。几个在村口玩耍的孩子看到来了这许多人,吃惊的大叫一声,纷纷作鸟兽散了。

    不一会村里的老少都走出屋来,齐聚村口。看着这一群不速之客。林华好奇的看着这一群古装打扮得村民,心里不由好笑,看来自己还没有融入这时代,平常兄弟姐妹们以及刘申都是一身长袍,都看习惯了,这会怎么还这么好奇?收拾了下心情,再仔细看去,正在何刘申交涉的村民全都是老弱,一个青壮男子都没有,身上的衣服更是破破烂烂,几乎都衣不蔽体了。

    交涉回来的刘申沉声对众人说道:“这村名为鲁家村,村里十六户人家全都姓鲁,祖辈定居在此,以打渔为生,唉!这么多年连年征战,不住抓丁,几乎十室九空,近年六国统一了,本指望有好日子过了,谁想又是修长城,又是修皇陵,还要造阿房宫···”

    林华看这对大秦忠心耿耿的汉子,在细数大秦的罪孽,怎么看怎么违和,这是真把老实人给气着了,不然以刘申那愚忠的性子,打死他都不会说这些话。

    “唉!”一声长叹,刘申又续道:“光是征丁倒也罢了,还得征钱征粮,你想青壮劳力都被征走了,谁去种地挣钱?没人种地挣钱哪来钱粮完税?所以这一片村庄都这样,劳力没一个,余粮没半颗,以前还能下海打点鱼,现在只剩一帮老弱妇孺,撑不动船,撒不开网,越发的困难了,现在更好,实在没东西上交了,官府连渔船都收走了,就更没指望了。平常也就到海边捡点小鱼小虾,捡着了凑合一顿,捡不着饿上一天,我··”说到这里满腔爱国的刘大将军再也说不下去了。

    林华这才恍然,难怪一路来在海边一只渔船都没看到呢。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没道理守着片大海不去捕鱼啊,原来是这么回事。不过这情形一点都不奇怪,林华早就有了心里准备,就秦始皇那暴君不搞得天怒人怨,民不聊生才怪呢。看到刘申一脸恨其不争、怒其不幸的表情不由好笑,“那刘叔你是怎么跟他们介绍我们的?”

    “我跟他们说,我们是过路的商人,在海上碰到海盗了,苦苦哀求下,舍了财物才保住了性命。那帮海盗收走了全部船只,赶我们上岸了。”

    林华心里又是一阵暗笑,老实人说起谎来眼都不眨,笑着对刘申道:“还是刘叔有经验,换了我们真没法自圆其说。那咱们就先跟他们借宿一晚吧,这眼看天都要黑了。”

    “行,咱们去说说看。”于是一群人缓缓走到这帮村民的面前,刘申拱手道:“诸位请了,今日天色已晚,我们主仆欲在贵庄借宿一晚,不知可否?”

    一个头发花白,佝偻着腰,干瘦干瘦的老头开口道:“贵客有礼了,小老儿人称鲁老汉,添为本村里正,诸位贵客想也瞧见了,本村十六户人家,剩余不足三十人了,空屋倒是尚多,贵客若不嫌寒陋,尽管住下就是,只是本村每户都无余粮了,无法款待诸位饱饭了,甚感忏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