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税制改(1/2)
作者:墨香絃音
    明确原则,就是要明确的告诉所有纳税人,缴纳得项目、数量、地点、日期,不能有任何模糊。该多少就是多少,收税得绝不能少收,也不能以各种名目多收。

    我可不是那些恐怕连长安都没出去过的人,地方惯例我一清二楚。什么大斗收,小斗出。淋尖、踢斗,这些技俩,我都知道。

    大斗收,小斗出,这个很简单,不用解释。淋尖,就是把谷物装得满起来,形成一个尖,这又是一种多收。踢斗,就世用脚去踢收米的斗,当然是你装进去以后,说要整平,脚一踢,当然都洒出来了,别以为洒出来他会好心的扫起来,又装回去,你得自己补上。

    第三个便利,尽量给纳税人最大得方便,他们方便怎么交,我们怎么收。征收地点药设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日期也是,在他们富裕得时期,征收得方式,也应该尽力简便。

    李忱谈起了亚当史密斯得税收四原则,李忱没看过亚当史密斯得国富论,只是泛泛地知道,不过,就算是一点东西,也足够侃晕,这些只有些微,甚至根本没有理财观念得大臣。

    本来两税制,已经作到了这个原则,尽量收货币,方便缴纳,也方便运输,只是嘛。

    两税法,真的是中国历史上,中国财政史上,最大的一次革新,杨炎这个建议,确实非常符合便利原则。只是

    唐代到目前为止,税收还有很多收谷物、布疋得,此外各种实物也都在收。原因嘛,很简单,一个就是钱不够,另外一个就是轻重,朝廷收实物,虽然麻烦了些,可是很容易辗转挪腾。

    第四个原则是经济。征税时,尽量减少支出费用,纳税人付出的,尽量等同于收入得。这方面,前几项原则如果做的好,这方面几乎都不用说了。唯一要注意的是,税吏要少,这也是一项成本。,李忱把税收四原则,跟这些宰相说了个大概,最后问道,你们觉得我说得有没有道理,有道理的话。你们觉得,我大唐财税,有多少符合这些原则。

    宰相沉默,符合?一项都不符合。第一项公平?大唐税赋,向来都押在百姓头上,对其他几类人,收的都不多。商税则是朝臣与皇帝抗争得重点。

    第二项,确定。这个更不符合了,不要说李忱,在座诸人,谁没有点地方经验,地方收税那些猫腻,谁不清楚。虽然朝廷有明确规定,该收哪些,可是地方往往会擅自增收。履禁不止。

    还有,两税法明确规定了,把徭役纳入征税中,应该免徭役得。可是,那个地方真的免了?

    第三项,便利。这个好像有,唐代税吏还不少,收税都收上门了,在交通要道设卡收税,则是等人家自己送上门了。当然,这是讽刺的话,

    第四项经济,这个更不用提了,前面几项没做到,后面也蒙谈了。甚至,大唐税吏还不少。

    既然诸位臣工,都认为不符合,也认为我说得有道理,那么,我们就来讨论下,大唐税制该如何改革,才符合这四项原则。

    这一场谈话,从早上持续到了深夜,第二天又继续,一直持续了几天。许多朝臣都从其中嗅出了不同得味道。这场谈话,可是几个能决定大唐地国朝政走向、未来命运的几个人,他们间的谈话。

    在李德裕进京后得隔天,李忱就把几个宰相统统找去,谈了这么久,对内容还非常保密,只要不是个脑袋需要治疗得,都可以感受到这其中得不寻常。

    圣人这是要烧火了阿。,有人这样说道。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新帝上任,怎么也该烧一烧。可是之前,李忱不温不火,只有弄了个盐税改革。虽然说是新法,可是很多人都看出来,这不过是宪宗元和年间旧法得改进。

    之后,李忱好像就没有什么作为了。除了日常处理朝政,就是在军器监、少府监这里转悠。偶尔去看看军队,除此之外就没什么事了。

    众人还以为,皇帝这火烧完了。大概是烧马逆时,烧得太猛,熄火了。谁知道,过没多久,就闹出这么一出。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这一场,称为“大中财税改”得谈话,足足影响了世上千年之久。不仅成为大唐,更成为后代人最高的财税指导原则。李忱不光是谈了税收四原则,还谈了很多关于税收得应用。又与宰相讨论,该如何改进。其影响力,远超过数百年前,盐铁论得那场讨论。

    当然目前这影响还没人知道,连谈了些什么,不得而知。朝臣只是本能的想要去知道,这其中内容而已。

    朝臣千方百计,想要知道内容。可是,在场众人,李忱不是他们随便可以见到的。几个宰相都老奸巨猾,问起来就亨啊哈的,什么也不说。

    唯一官位低的,据说有在场,作纪录得几个翰林学士,几天时间都没出现,都没回家过。拼命在翰林院整理纪录。所有翰林学士,都可以观看,帮忙整理纪录,但是也都被下了封口令。

    只要消息泄漏出去,李忱的原话就是,一体开革,永不叙用。不管那个泄漏出去,所有翰林学士一起被罢官免职,永不复起。吓得他们没人敢回家去,干脆留在大明宫里面了。好在大明宫,目前被整治得挺舒服得,不回去也没什么。

    唯一,出现一场意外,一个翰林学士,不得不回家一趟时,被人堵住了。被一群朝官围住追问,逼的他让家人拿出一条绳子,说,谁在逼他,他就吊死在那人家门口。

    唬得所有人都楞住了,都被吓到。不敢再逼问。同时心中更加好奇,到底在谈什么,为什么这么保密。一时之间,流言四起,连顺天旬报,都顺势加印增刊,讨论到底是什么政策,这么保密。

    其实也别怪李忱逼的紧。大唐这朝堂,千疮百孔,今天做出什么决定,明天就满长安都知道了。要打哪里,粮草都还没运发呢,兵力部属和行动目标,都已经传的人尽皆知。李忱干脆,顺势敲打了所有人一番,保密得重要性。

    书里都有说了,臣不密则失其身,君不密则失其国。李忱不想失国,只能变着法子让官员,丢官位。提醒他们这件事情。

    之后,朝臣们又等了很多天。始终没个下文。连续讨论几天后,稍微消停了一些。宰相除了日常处理政务,偶尔会聚在政事堂,秘密讨论些事情。过两天,又会集体入宫,和皇帝讨论。但是始终都没个结果,让人好生心焦。
第三百九十八章 税制改(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