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异想天开,老马的开端并不精彩(1/1)
作者:老熊9898
    一、异想天开,老马的开端并不精彩

    在1984年,老马从外地铁路调回油田两年了,那时有部香港电视连续剧《霍元甲》风靡神州大地,老马也像别人一样,迷上了这部电视剧,每晚看的如醉如痴。那时没有电视台还卫星频道,能看到的电视台也很少,所以能看到的电视节目十分有限。电视观众都集中起来看本地电视台播的《霍元甲》,老马被剧情深深打动。

    这时的老马早已是个文学青年了,老马也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只是文笔还不成熟。但老马在厂里的工人中间还算是个有才的,经常为车间写个广播稿什么的,广播稿写的还算通顺。他厂里宣传科有时觉得他的广播稿写的不错,就报到油田的报社。当时我是报社的编辑,看了老马的稿子,觉得语言还算通顺,可是水平却不敢恭维。要发表的话,还得我亲自动笔修改,那就和重写没什么区别了。报社为了培养基层单位的通讯员,经常派人深入到基层单位去。于是我和老马就相识了,所以老马经常来报社找我玩儿。当时的老马还太嫩,谁也不会把他和写剧本联系起来。

    老马爱看书,是个典型的书迷。老马在*开始那年,1966年的时候还在读小学四年级。当时“破四旧”、“立四新”,各个单位都烧书,砸古物。老马的父亲在单位管工会,手上有不少小说,多是中外名著。平时老马总是背着父亲偷偷的看这些书,夜里用被子蒙住脑袋,打着手电筒看……老马为了节省买电池的钱,还发明了一种翻新旧电池的方法,用钉子在电池底儿上凿几个眼儿,把高浓度的盐水灌进电池里面,然后用蜡将眼儿封死。那本来已经用完电的旧电池就和新买的一样了……

    赶上烧书的时候,老马偷偷把许多他认为好看的书藏了起来,这些书全都是中外名著。破四旧也是一阵风,过去了就过去了。老马把这些私藏起来的书拿出来看,有时还把书借给同学们看。连老马父亲单位的职工想看书,都得说好话求老马……老马从小学到中学基本没有从学校里学到什么知识,但老马的文学基础都是看这些文学名著打下的。

    1972年初中毕业后,老马带了许多书到农村插队,那是晋北的一个山区小县一个叫黄土坡的山村。老马在同村插队的知青们中间,算的上是个才子了,写个批判稿还是游刃有余的。两年之后,铁路到县里招工,专门招插队知青,于是老马就到了铁路。老马在铁路时还是保持了他的文学爱好,看书,写一些留给自己看的稿子。这时候,工友们中间有许多文学青年,经常在一起侃文学。开始谁都看不起老马,老马也沉默寡言,很少和大家交流。

    有次老马逛街,看到新华书店里来新来的书中有套再版的《康熙字典》,一共四册,老马就花了七块人民币买回一套来。在单身宿舍里,有个比老马打几岁的职工,平时显得很有学问的样子。对老马说:“你买《康熙字典》干吗?你又不会用。”

    老马说:“谁都是从不会到会,我就不信我学不会查这套《康熙字典》!”那人摇摇头说道:“本年之内你要学会使用,我就服你。”老马说还用半年?老马说着话就翻着《康熙字典》,不到五分钟,老马说:“我会用了。”那人说:“我不信,你查一下这个字!”于是拔下钢笔写了一个鸿鹄的“鹄”。

    老马顺手一翻,就找出了这个字。说:“这是个鸿鹄的‘鹄’字,指天鹅的意思。”那人说:“这里又没有拼音,你怎么知道读音的?是不是本来认识这个字呀?”老马说:“你没有看到吗?红都切,这《康熙字典》是用两个字来切音的。”就这么几分钟,老马竟然不但学会查《康熙字典》了,连切音都会了,那人彻底服了。

    那时单位三天两头开大会,什么批判会啦!学习会啦!经常的开。车间的支部书记指定了几个年轻人写稿子,从中筛选出一个好的来在全车站的大会上发言。结果就选上了老马的,于是老马从此就经常在全站大会上代表车间发言。由于文学基础的关系,老马的稿子往往在全车站一千多号人中也是出类拔萃的。于是老马就在全车站一千多人中成了知名的“才子”,后来老马到了谈婚的年龄,有次老马回老家看望他姨妈,碰巧遇见一个姑娘,这姑娘在我们油田上班。是回家探亲到老马的姨妈家串门儿,和老马相遇的,老马一眼就看上了这个姑娘。老马的姨妈顺便就给老马介绍了她。老马和姑娘在一起聊天,老马给姑娘讲故事,讲小说,讲大仲马的长篇小说《基督山伯爵》。

    后来两人分手各奔单位,老马就和这个姑娘通信联系,老马每个星期一准儿给姑娘写封情书。那时候尽管老马在文学上默默无闻,但把才华都集中在给姑娘写的情书上了。这姑娘以后就真的成了老马的妻子……据说老马是用大仲马的长篇小说《基督山伯爵》里的故事,硬把她给迷住的……

    好了,老马以前的事情就不多说了,就说老马在看了电视剧《霍元甲》之后,就在心里萌发了写电视剧剧本的想法。那时老马不敢把这想法透露给任何人,只是自己在拼命的积累。

    上世纪八十年代,北京电影学院有个编剧函授班,是著名导演在讲课。老马就报名参加了这个函授班,不为拿文凭,就是为了扎实的学点儿影视编剧的专业知识。

    老马要写的剧本是取材于清朝的一个武术大家,这个人的绰号叫——“鼻子李”,名字是李瑞东。老马为什么偏偏要写他呢?因为老马奶奶的父亲就是这位大名鼎鼎的武术大家。

    说起来,这位武术大家就是老马的曾外祖父。如果只是这样,老马还不足以写他,因为老马从小生活在自己的外祖父家里,听自己的外祖父和别的老年人总是讲起老马曾外祖父的故事……于是,故事听多了,耳濡目染,老马的曾外祖父就成了老马从小的心中偶像。

    老马在学习北京电影学院编剧函授班的课程之前,在山西时曾经学习过大学本科的语言文学专业的刊授课程。只是并没有参加考试,所以并没有拿文凭,老马注重的是真实水平,这和绝大多数人挖空心思拿文凭的目的完全不同。要不怎么说老马个别呢?

    后来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播放的天津某作家的长篇小说《津门大侠霍元甲》中,有对老马的心中偶像恶意诋毁的地方,当时老马很生气。于是老马特意回到老家深入民间走访调查,老马所掌握的情况和小说里所说的完全相反。小说里的鼻子李虽然武功高超,人品却有问题,曾经盗窃了霍元甲家的霍家密宗拳拳谱。这本来就是小说家的虚构,老马却和作者叫起真儿来了。

    老马从油田来到市里,然后从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部,一直找到了作者的家里,当面向作者提出了抗议。当时那年月,法律还没有今天这么健全,这事儿要是放到今天,非打一场大的官司不可。那个作者当面向老马表达了歉意,这事儿也就过去了。

    此后老马把心思放在了正面宣传鼻子李的事情上面。于是全国各类武术专业杂志就成了老马发挥的舞台。老马由此研究起中国武术史来了,还别说,老马的研究确实下了功夫,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发表了大量的文章,而且还在体育文史方面的权威刊物上发表了多篇论文。而且还数次出席过这方面的学术研讨会,论文还获奖,并且成为研讨会上被专业权威杂志唯一选登的论文。

    到了后来,有个电视剧摄制组在老马的老家拍摄电视剧《三不管》。住在WQ区一家宾馆里,宾馆的经理恰好是老马朋友的父亲,老马的朋友因此认识了剧组的人。其中有位天津人艺的老演员,就是出演《三不管》里面二爷的那位。老马的朋友云庆就和那位老演员提起了当地的武术名家鼻子李的事迹,云庆认为鼻子李的事迹完全可以作为电视剧的题材来写。老演员说:“问题是由谁来写呢?”云庆对老演员说:“我的好朋友老马有这个能力的。”老演员说:“那你哪天把老马带到我家去,咱们一起聊聊……”

    老马于是就跟着朋友云庆去市里找到了那位老演员家,聊过后,老演员觉得老马的确是有能力写这个剧本,就一直鼓动老马写剧本,老马当时也是踌躇满志。就写了五集剧本给老演员看,老演员觉得剧本还不成熟,但是有希望。可老马写了五集就再也写不下去了……

    时间到了2000年8月,油田实行“有偿解除劳动合同”,用老百姓的话就是“买断工龄”。老马和家人商量了一番,就决定买断了。老马单位的人们觉得老马买断的事情很突然,大家合计了一下,就决定在油田食乐城给老马饯行,老马人缘儿好,大家都舍不得他走。那天在食乐城,有人抹了眼泪,弄的大家都心里很不好受。

    买断之后呢,老马当时花了一万六千元买了台电脑,连扫描仪、打印机都配齐全了,在家里正式写起了剧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