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九章 授业之自豪不已(1/2)
作者:桃源中人
    牛书谨一家四口自从搬到凤龙庄后,在董耀祖的同意和天佑一家的帮助下,租了凤龙庄的学地耕种,这几年里日子倒也过地凑合。牛书谨安心在学坊里教书,牛夫人在田地里务劳,他们算是把家彻底安在了凤龙庄。

    除逢年过节的时候,偶尔回牛家岔老家那边走走故旧亲戚之外,他们已与凤龙庄董、汤、王三姓的人融为一体了。庄里人也渐渐把他家人不当外庄人看待,庄里各家人有什么红白喜事,也邀请牛书谨代表他家里一同参加。

    现今凤龙庄人的姓氏,除原有的董、汤、王三家姓氏之外,又增加了牛家这一姓氏,庄里就有了四家姓氏。

    上次牛书谨在老家遭遇兵乱,他带领一家人逃命时被弄折右腿。在凤龙庄经过半年天气的静养之后,基本恢复了原先的状态。牛书谨眼见牛夫人一个女人家下地务田十分辛苦,每当孩童们散学之后,他总想下地帮帮她,以减轻她身上的沉重负担。

    可牛夫人知道他不善于务劳庄稼,心里又担心他的旧伤复发,根本不让他下地干活,只让他尽心尽力地教孩子们念书识字。

    牛书谨虽然无奈,但他心里总觉得过意不去,便不顾牛夫人的强烈反对,主动承揽了家里早晚两顿饭和其他的所有家务。好让牛夫人从地里回来之后,能有一口热饭吃,有一口热汤喝。

    牛书谨这个异乎寻常的举动,让牛夫人大为感动,使她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男人对她的抬举和关心。所以家里的日子虽然过得紧紧巴巴,但夫妻俩相敬如宾,从未因琐事彼此红过脸。

    平襄的旧俗是男主外女主内,男人们承担家里屋外的大力气活儿,女人们主要负责洗衣做饭等一应家务活儿。

    牛书谨这个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刚开始颇令凤龙庄的男女老少感到惊奇,但是渐渐地人们便都习惯了。

    他是读书识字的先生嘛!他这么做,总有他自己的道理。

    牛书谨基本脱离了田间劳作之苦,便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和大部分时间,投入到了孩童们的启蒙识字之中。

    他心里感念在自己落难之时,凤龙庄人对他家里的无私帮助,便尽己所能地回报大家。他挨家挨户地给小户人家的大人们动员解释,基本上把凤龙庄所有适龄的孩童,都叫到学坊里念书识字了。

    至于小户之家对他这位教书先生的报酬,一扁担洋芋他不嫌少,七八吊铜钱他不嫌多。确实拿不出粮食或者银钱的,他也毫不在乎,从来不去张口索要。

    牛书谨的这个善举,自然赢得了凤龙庄人的良好口碑,也使他得到了庄里人格外的敬重。出于感激之情,牛夫人在田里忙不过来的时候,庄里人便会主动搭把手,帮助她耕种收割田里的庄稼。

    这样一来,他家与庄里各家都相处地十分融洽。

    牛书谨对在学坊里念书的所有孩童都一视同仁,并不因谁家的报酬给地多而厚待谁家的孩童,或者因谁家的报酬给地少而轻视谁家的孩童。

    龙生九子,九子各不相同。对那些悟性高的孩童,牛书谨能够因材施教,增加他们的念书识字量。对那些生性顽皮不爱念书识字的孩童,他并未刻板地强制让他们识字。他先是从故事入手,首先给他们讲大量古代圣贤们念书的故事,增加他们的兴趣,然后才教他们识字念书,竟然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晚上闲暇的时候,牛书谨也会到凤龙庄各家去转一转坐一坐。若遇到谁家的孩子,对当天的课业有什么没弄明白的地方,他便会专心致志地给予辅导指点。

    小户之家的大人们,大部分是不识字的。他们看到自己的孩子在牛书谨的培育下,和先生一样有模有样地写大字读文章,谁个心里不喜欢呢!

    他们会恭恭敬敬地给牛书谨泡一杯浓浓的茶水,端上自家的馍馍,请牛书谨边吃喝边指导。他们则站在一旁,憨憨地、开心地看牛书谨给孩子做辅导。

    谁家做出一些平时舍不得吃的好饭菜,便会竭力邀请牛书谨到家里来一起品尝。但凡牛书谨推辞不去时,他们都会匀出一些端到学坊里请牛书谨吃。

    这些平凡而又琐碎的事情,常常令牛书谨感动地不能自已。他把这些事情,说给牛夫人和自己的孩子听,教导孩子真心对待凤龙庄的每一个人,做一个正直的、有良心的、懂知恩图报的人。

    庄里人逢过年时节或者红白喜事,无论大户小户富家贫家,谁家都要挂几幅对联,彰示红事的喜庆或者白事的哀痛。这也是个老辈子人传下来的一个老规矩。

第一六九章 授业之自豪不已(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