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明朝那些事儿(1/1)
作者:笔下万千侯
    天上有几片白云飘过,一个小小的黑点越来越近。在柳依的眼里黑点不断变大,变成一架飞机。柳依想起飞机上的少年,不禁俏脸一红。这个家伙还知道回来,柳依想到。

    几分钟后,上身穿着一件驼色复古T恤,下身复古水洗小脚裤。配上阿迪达斯家的史密斯绿尾,一身文艺范的慕白出了机场,刚出机场不久,慕白就眉毛一挑,顺着目光望去,一个俏姑娘脆生生的站在一个柱子下。一袭白裙的柳依美得让人好像忘记了呼吸。那是一种古典的东方美。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编贝。恰似诗曰“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在柱子下等慕白的柳依,无聊的玩着手机,忽然感觉有人靠近。刚一抬头,慕白顺手撑住柱子给了柳依一个壁咚。

    柳依感觉人靠近,先一惊继而大喜。慕白用手指勾起柳依的下巴。柳依嘴里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慕白吻住。

    “想我没有”

    “想”

    “那再亲一口”

    “不要“

    慕白给柳依送回家之后就回到家里。中午时分,慕妈妈和慕爸爸都在家里等着儿子。一桌好菜,端坐两旁,就等子女归巢。

    “我回来了”

    打开无涯,慕白打开私信,发现有一家出版社的编辑私信自己好几次。打开一看,原来是希望和自己合作,商量出版《明朝那些事儿》。

    尽管明朝那些事儿慕白最近没有固定的天天更新,但是依然在无涯彻底火爆了起来。无数人看过这本书,爱上这本书,讨论这本书。他们喜欢书里的故事和人物。喜欢有血有肉的明朝人。这个时候慕白已经写到第二部即将结束了。而在无涯这本书也是彻底火爆了。每天都有几百个帖子讨论《明朝那些事儿》谈论《明朝那些事儿》。有历史爱好者,有书虫,有学者,也有学生。他们为了书中的情节纠结纠缠担忧担心。

    每天都有评论出现在慕白写的帖子下面。想今天慕白就看到有一个评论:朱元璋活着的时候,他就担心自己的叔叔,各地的藩王。面对朱元璋的反问,给出的答案完全就是写作文用的。朱元璋死后,朱允炆上台,担心这么多年,想出的办法就是从弱到强,把自己的叔叔们一个个弄死而且还不是从最狠的开始弄就这么搞,谁能坐以待毙啊?被朱棣打到南京,自己坐在宫殿里开始装可怜。我就奇怪了,你对自己叔叔动手的时候,怎么那么狠呢?牛X的时候,不可一世;落魄的时候,不敢面对。不过是个可怜的失败者。不值一提。

    很多人都像这个评论者一样,陷入《明朝那些事儿》中。随着里面的人物命运纠结担心。甚至推动人们了解明朝的历史。

    在这种情况下,引起出版社的注意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其实很多出版社找过慕白,之所以这家特殊,是因为这家出版社的名字叫人民出版社。至于这家特殊的原因我就在不需要多说了吧。不过慕白也特别好奇为什么人民出版社找到自己了呢。带着疑问和人民出版社这位编辑聊了起来。简单的认识了解交流之后,在都表达完自己的意愿之后。

    对面的这位人民出版社编辑边告诉慕白,见面谈谈合作的事宜。拍板面谈之后其实都知道这件事情成了。慕白答应的原因是在于价钱合适,再一个毕竟是人民出版社,自己以后少不得写书出版,算是提前结个善缘吧。既然事情谈好了,慕白也是忍不住问道,为什么来找慕白。和编辑交谈才知道,原来是一位文学界的大拿在微博写了篇文章,加上之前《明朝那些事儿》的火爆,人民出版社才下定决心联系慕白。

    慕白简单和人民出版社的编辑聊了几句就去找那篇微博了,他很好奇这位大拿会怎么样写到。

    博文这样说到:作为一个流行文学的观察者,我直到本周才开始彻夜通读在无涯社区连载的《明朝那些事儿》,真是汗颜。因为此文从今年六月末月就已经开始在网络上出现,我到现在才知道,实在是不称职。这本书现在在无涯已经爆火,几乎成为一部神作一样,可以说

    《明朝的那些事儿》几乎是一个流行文化研究的一个案例。他具备了流行文学传播的很多因素。只是我没有想到一部具备了这些因素的作品居然是一部历史作品,而且是正史,完全不是戏说,我甚至不知道能不能把它称为小说,因为它几乎是完全忠实于《明史》的。一部纯“正史”却写得如此好看,如此具备流行性,这样的反差令我入迷。当然作者还没有写完这本书,也没有写完明史。不过我我试着总结了一下这部作品的三个足以使它流行的特点:

    其一、忠实于历史,但懂得取舍之道

    戏说历史的东西,我们看得太多了。所以作者完全是正说,但说得好看。所以我们一下子被打动。正史其实是最难写的,更别提好看了。但是根据现在看到的内容来看。作者居然能够从浩繁的明朝历史中理出了轻重缓急,有的浓墨重彩,有的一笔带过,绝少拖泥带水。这就显得非常清晰好读,读起来一点儿也不累。而且他的这种取舍,表现了很强的对历史“兴奋点”的关注,也就是作者非常清楚,哪些素材是可以形成“兴奋点”的,那就要写出来,反之,既不特别重要,又不特别令读者兴奋的,就无情的舍弃。

    其二、文笔生动,章节精炼、巧设悬念

    文笔生动是当然的。不然不会变得如此火爆。但除此之外还是有技巧的,一个就是每个章节都不长,大约800到1000字,就形成一个故事,虽然这故事有上下文的连接,但往往也有自己单独的核心,这样读起来就更轻松,并且始终有兴奋点。更绝的是。作者特别喜欢在每一章节结束时设置一个悬念,一个等待破解的悬念,令人读历史竞能读出点悬疑小说的味道来。这种频繁设置悬念,搞出噱头的方法非常管用,能让读者不断有新鲜感。并且也能让读者更关注作者最想讲的话题。

    其三、对战争、官场、人物命运和人物心灵花足功夫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慕白这个作者非常懂得读者的心理。以上四个话题都是普通中国读者最喜欢的。所以这个人一方面固然在写历史,并且看起来要把整个明朝写完。但他其实在在写人,写人性,写人性在历史中的遭遇,写人性之间的斗争。你看他已经写出的那些人:朱元璋、李善长、胡惟庸、朱允炆、朱棣、蓝玉等,无不是以很强的个人情感介入进特定的历史情景,并且经常发一些很好玩的议论,增强人物性格刻画的效果,使得这些人物既形象突出,又情感饱满,并且充满命运感。而政治争斗、权谋之术、战争之术更是满足了国人的胃口。我都很怀疑作者的身份是不是政府官员了。

    《明朝那些事儿》一是好看,二是正好起到了普及历史的功能,并且普及的还是正史。所以喜欢读它的人群会特别宽泛。我认为这本书它会大红大紫。

    看完这篇博文,慕白也不禁佩服起来这位大拿。不过说起来这位大拿貌似也是水木大学的教授呢,以后看来还是有希望打交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