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明皇开元(1/2)
作者:长空远
    蒲城西北15公里处,有一座山,海拔约为750米,这里是峰峦起伏,沟壑纵横,形成各自独立的山头;南面是辽阔的平野,与秦岭山脉遥遥相对。

    据记载,这里是金帜山,当地人则根据它展翅欲飞的地貌,称它为凤凰山。

    登顶气势并不雄伟的金帜山,可以见到诸峰自西向东北方向延伸,蜿蜒如巨龙盘峙,向南远眺则是一望无垠的辽阔平原。

    整座陵山虽说仍只是生长着一些低矮的花草,但远处却是山川壮丽、气象万千,风水独好。

    离开了乾陵,一行人来到了这里。

    这里是大唐第五位皇帝睿宗李旦的陵寝,桥陵。

    “李旦,高宗第八子、武则天第四子、也是她最小的儿子;生于公元662年,公元716年驾崩。”

    “他两度登基,三让天下,是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尽管他作为皇帝建树不多,但他选了一个好儿子作为自己的继承者,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唐明皇唐玄宗李隆基!”

    丰山山顶,一群少年男女一边饱览这秀美景色,一边听着一个长身玉立的少年解说。

    他们正是慕容轩一行。

    桥陵的名气远没有像他父母亲的乾陵名气大,是以游客也远远不比乾陵那样游人如织。

    但它修建于古代经济发展最鼎盛的开元盛世,唐玄宗为他的父亲营造了这座空前规格的陵寝。

    桥陵形制与乾陵相近,但内城却更加巨大,几乎是乾陵内城面积的一倍!

    宽达110米的神道两旁,如今犹存五十多件大型石刻,一个个石刻高大雄伟,大多仍保存得相当完好。

    桥陵石刻虽然与乾陵石刻大同小异,但更为精美高大,更具写实风格,代表了盛唐的最高石雕技艺。

    特别是朱雀门前的两尊巨大的石狮子,是历来所见石狮子中体型最大的!

    它们高达两米八,细微之处就连筋骨肌理也如实表现了出来,让人感受到了那种骨子里的力量。

    而那种力量来自于那个张扬自信的伟大时代!

    原有的建筑遗址早已被清理出来,从遗址基座来看,当时的建筑群规模宏大,光是献殿就有九座,其他如阙楼、下宫、陵署等建筑也有一百四十座。

    “宫廷权力波诡曲折,向来是你争我夺的,何况是大统之争?导游你介绍一下,这唐睿宗怎么就两度登基、三让天下呢?”

    陈鹂娟算是这帮人里对历史比较熟悉的,但对于这位大唐皇帝却真的不是很了解。

    慕容轩转过身来,遥指长安方向说道:“两度登基指的是:第一次是在公元684年,李旦的兄长李显只当了一个月的皇帝就被武则天废拙,李旦登基称帝,史称睿宗。不过,只是登基称帝而已,母亲武则天只让他深居宫中,完全不让他参与朝政。”

    “公元690年10月,母亲武则天废了李旦的皇帝位,降为皇嗣,自己称帝,国号周。皇嗣只是具有继承人的地位,但不等同于皇太子,相当于候补皇太子。”

    “第二次登基是在公元710年6月,以高宗皇孙临淄王李隆基和皇女太平公主李令月为首的二人联合发动了政变,铲除了长期把持朝政的韦氏一族,逼迫只当了一个月皇帝的少帝李重茂让位与李旦。”

    “三让天下说的是李旦第一次‘让’是在公元690年,在反对武则天登基的人纷纷被屠戮之后,李旦迫于形势和母亲武则天的震慑,上表奏请母亲荣登大宝,并要求母亲赐姓武。”

    “第二次是在公元698年,武则天突然把李旦的兄长、已被贬为庐陵王的李显从流放地房陵、也就是当今鄂省的房县召回宫中。李旦深知母亲的用意,于是称病不出,并上表请求母亲削去自己皇嗣的身份,好让兄长李显以皇嗣的身份回归。这样,李旦既保护了自己、又维护了兄弟之间的感情。”

    “第三次让天下是发生在公元710年8月,让位于太子李隆基,自己避退为太上皇。”

    “在唐高宗死后一直到二次登基的这段时间里,唐朝的宫廷内波诡曲折、形势瞬息万变,可以说今天不知明天事,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引来杀身之祸。特别是前两次相让,纯粹是为了自保。而第三次相让,则很大程度上出于无奈,是为了平衡各方利益所作出的妥协。不过,李旦这第三次相让,却留了一个尾巴,最终再一次酿成了宫廷流血。”

    “你说话也留了个尾巴,到底是什么原因再一次酿成了流血事件?”

    陈鹂娟笑着问道。

    “这个嘛……等会去了唐玄宗的泰陵再说!”

    慕容轩小小地卖了个关子。

    “我要考考大家,你们有谁知道华表的象征意义?”

    慕容轩指着一个石柱问。

    “……”

    所有人都沉默。
第三十三章 明皇开元(2/2)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