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云卷云舒。第一章:话异...(2/2)
作者:偶作书

    这些足以证明他是一名优秀的军人,是这个职业里的佼佼者,可他偏偏选择了复员。飞机在高原上空平稳的飞行,谢仁也在静静的想着心事,他的故事要从十四年前说起。

    十四年前,十九岁的谢仁从荆襄郡蔡阳府国立中学毕业,并考取了陆军高级学堂。高级学堂的四年,他除了练就一副好身体外,普普通通、平平常常,不拔尖、不垫底,顺利毕业并分配到滇南郡某戍边营。是年,他七十三岁的爷爷谢志诚病重,谢仁返乡见老人最后一面,这才开启了他人生的神奇篇章。

    谢志诚是名老兵,蔡阳谢氏也是大有来历!

    蔡阳府属荆襄郡治,这荆襄郡本是禹王治水之后,所定九州之楚州的一部分,《禹贡》记载:荆及衡阳惟荆州。本名为楚州,后始皇帝为避其父子楚之名讳,将之改为荆州,是故自古便有荆楚之称。当时的荆州占地极广,不光包括如今的荆襄郡、湘南郡全境,还包括粤东、中豫、福闽、黔州、川西等郡之一部,是九州中面积最大的一州。荆州也是神农氏族最早繁衍生息之地,后南方的九黎部落在蚩尤带领下北上入侵,神农方率部族渡过大江、大河北上,与北方的轩辕氏族联合,打退了九黎的侵略,故而神洲后世万民多自称炎黄子孙,这炎是指炎帝神农,而黄则是黄帝轩辕。

    蔡阳府位于大别山西南下,鄂豫两郡交界处,荆襄郡西北部,东与随州府接壤,西与襄阳县毗连,南与宜城府为邻,北与中豫郡新野、唐河、桐柏三县相连,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这里是开创“光武中兴”的汉光武帝故里,出过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明宪宗成化年间监察御史、世宗嘉靖年间兵部尚书、清末教育家谢怀霞等历史名人。

    谢氏一族,本出自姜姓,乃是神农后裔申伯的后代。神农因居于姜水之畔,便以姜为姓,姬朝开国元勋姜太公子牙就是神农第五十三世孙。太公助姬灭汤有功,子孙受其荫蔽,传至六十三世孙申伯、申甫兄弟时,姬宣王念太公开国之功,封申伯於陈留郡谢邑,申伯子孙便以封地为姓,申甫子孙仍姓姜,故自古便有谢姜同源之说。

    谢邑春秋时期被楚国吞并,并将谢氏一部迁至淮河上中游,后又迁其中一部至问道山东南一带,蔡阳的谢氏一脉,便是这一脉的后世子孙。

    谢怀霞乃是申伯第一百三十四世孙,蔡阳府王城镇周家楼人,曾两度赴东瀛岛国留学,著《详明图解动物学》一书。轩辕纪丙午年,于东门外建校舍三十四间,并将谢氏宗祠与王城庙产租出,作为教育基金,开办了私立竟智丙等小学堂,甲寅年扩建为王城竞智小学,成为当时蔡阳地区规模较大的一所完小。

    谢怀霞有一远房堂弟名怀强(谢仁的曾曾祖),与谢怀霞向上追朔二十余世乃是同祖。两人虽是同祖,但境况却天差地别。谢怀强家住资山镇下的一个小山村,祖宗数代皆以务农为生,自己更是大字不识一筐,靠着勤耕细作、精打细算,基本能够解决温饱。癸卯年娶同村张氏,先后生下一子谢明刚、一女谢明丽,在夫妻俩的操持下,日子渐渐有了起色。乙丑年,二十岁的谢明刚娶邻村付氏为妻,女儿谢明丽十二岁。

    但好景不长,清朝晚期,朝廷昏庸腐败,四方蛮夷虎视眈眈,神洲大地战乱渐起,内忧外患、兵祸连年。己巳年,付氏产下谢仁的祖父谢志诚后,难产身亡。辛未年,当地土匪头目王麻子强抢谢明丽,在争斗中将谢怀强夫妇打死,儿子谢明刚打成重伤,幸得街坊邻居照顾,方能活命,但左腿却落下了残疾,谢明丽至此音讯全无。谢明刚为给父母治丧,不得已将土地卖予当地豪绅,自己则与儿子谢志诚相依为命,靠砍柴、帮工度日,苦苦撑到天朝成立。

    天朝新军渡江后,谢志诚应征入伍,随部队参加了挺进大西南的战役,后又参加了西南地区剿匪战斗,在一次剿匪战斗中生擒匪首,立功提干,丁酉年任百夫长后娶妻,育有两子,长子谢证通、次子谢证达。辛丑年,谢志诚在一次战斗中带领连队穿插敌后,负重伤,被百夫政王司平拼死救回。后两人结为生死之交,两家子孙世代交好。

    丙午年,新军精简整编,时任西域边军戍边营千夫长的谢志诚响应号召,卸甲回乡,在蔡阳县衙门供职,而王司平也在三年后回到川西郡老家。

    谢志诚因幼年时颇受欺凌,成人后生性墩直、嫉恶如仇、乐观豁达。跟了新军,觉得穷苦人终于找到了靠山,“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只想着全心全意报答恩情。服役十数年,参加大小战斗上百次,颇有战功,战伤也不少。眼看边境相对稳定,家里的土地也分了回来,便决定返乡务农,守好祖上的家业。

    是时正值天朝建国后各方势力之间的更替、倾轧期,神洲一片动荡,荆楚大地也不例外。谢志诚恰好在这个时候回乡,偏偏又被蔡阳县衙某领导相中,作为“后备人才”培养,务农的愿望泡汤,便在县衙中任职。

    谢志诚是苦孩子出身,见不得别人受苦,整人的事情他从不参与。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在多年来的战斗中,杀人无数,早就不信那些“因果报应”之说了,经常主动申请破除封建迷信,多次出色完成,颇受领导器重,也很少得罪人。

    转眼这场风波过去,谢志成由于没得罪人,继续留在县衙工作,一路升迁,甚至担任过一段时期的一把手。直到甲子年,因战伤复发退居二线,在辅衙谋了个闲职又工作了几年,这才退休养老。

    再后来蔡阳由县升为府,老爷子的两个儿子均不在身边,谢仁考上陆军高级学堂之前,就和爷爷住在一起,只有逢年过节,家人才会回来团聚。谢仁上高级学堂那四年,每逢寒暑假,也都是和老爷子一起,对他的身体状况十分了解:

    老爷子战伤复发已经十九年了,但身体状况甚至好于普通人——经常领着谢仁到白龙山一带打猎,下白龙涧抓鱼——几乎就没生过病,只是精神上显得疲惫与苍老,但头脑、思绪却是很清醒的,没有老年痴呆的先兆。在谢仁以及全家人眼里,老爷子再活个一二十年应该没问题。

    这下突然病危显得很突兀,而且是老爷子自己通知孩子们回来料理后事,处处透着一股不寻常的意味来。

    本章,包括后两章的内容是关于故事的时间、背景、渊源的交代,看似与故事无关,实则非常重要,关系着后续诸多情节的展开。情节、内容相对枯燥乏味,可以略过不读,也可以耐心看完。

    本书讲述的是一个莫须有的时空发生的故事,读者不必太过较真,非要代入此时此地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