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李愬(2/2)
作者:颟夫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裴度看却说压低声音说道:“文章很好。但是此文不宜示人,老弟务必把他收好。议论宫市目前是大忌,一旦被人知道了,少不得又要惹出麻烦。”说完,把纸叠好递给了白居易。

    “裴兄未免太谨慎了。况且宫市使的恶行你也亲眼看到了,难道允许他们欺压百姓,却不允许别人指摘吗?”

    “宫市使的恶行又岂止是你我所看见的这一次,恐怕还有更多恶劣的行径,只是我们没见到罢了。老弟请想想,满朝文武,谁不知道宫市之弊?可是自从韩愈被贬,陛下再次下旨禁止妄议宫市以来,朝内正直的官员在公开场合也只能偃旗息鼓,这是为什么?因为大家都知道此事目前无可更改,只能等过了风口再婉转劝谏。况且毕竟在明面上,陛下还是严令宫市使在采买过程中要公平交易,如果真能公平交易,宫市也不是坏事。所以,现在满朝官员肯定都在继续观察,私下里收集宫市使恶行的证据,等过了这段时间,一定会有人在陛下面前再次弹劾宫市使的。”

    “裴兄真是天真,这宫市明摆着就是陛下盘剥百姓,怎么可能会有公平交易?”

    裴度把声音压得很小,说道:“宫市只是一个为内宫购买物品的正常行为,早已有之,为何以前就不盘剥百姓呢?主要原因是天子尤厌无度,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群臣对天子只能劝谏,可是天子一意孤行的不采纳,就只能把矛头对准鱼肉百姓的宫市使身上!”

    白居易听了裴度的话虽然觉得有些道理,但是心中还是不服气,低声说道:“小弟觉得作为一个官员还是应该勇于犯颜直上,劝谏陛下取消宫市,不能总计较个人荣辱得失。”

    裴度看了一下四周,用极小的声音说道:“愚兄也希望取缔宫市,但就目前情势而言想让陛下立即取消宫市是不可能的,想达到目的应该学会审时度势。你要知道,明君和昏君毕竟都是少数,绝大多数都是庸君。明君善于纳谏,昏君听不得逆耳忠言,庸君只知道自己贪图享乐,任由小人弄权。我们读书人有几个不知道民为重、君为轻的道理?坐在一边指摘时政当然容易,但是如果官员只知道采用玉石俱焚的自残手段、又或者在一旁指责和抱怨又有什么用?弊政依旧存在,事情由谁去做呢?朝中忠直之臣不在少数,难道他们都是尸位素餐吗?当今天子老迈昏聩,要政治清明,忠直正臣要善于用迂回的办法解决问题,用舍身取义的方法与天子对抗并不是清除弊政的最好方法。”

    白居易听了似懂非懂,但他明白自己的诗文如果公之于众,必然会对自己大为不利,于是老老实实地把叠好的纸藏进了袖口里。

    .......

    回到东宫,裴度把今天窦乂的事情和世子李淳详细地说了一遍。

    世子说道:“没想到先生居然把说客的心思都能动摇了,本王实在佩服。”

    “世子说笑了。这个窦乂确实是个商界奇才,如果他能回归商人的本份,将来或许能有用上此人的时候。”

    李淳听了点点头,然后有些自责地说道:“今日和父王说了先生打算离开东宫外放的想法,父王没有挽留的意思。”

    裴度倒是很释然地答道:“世子不必愧疚,毕竟太子对臣还是不信任,再加上王书文私下里在太子面前肯定也没为臣说过什么好话,这很正常。不过这样也好,太子越是对臣冷淡,以后臣与世子殿下的关系越没有人关注。”

    李淳说道:“先生倒是豁达,不像王叔文那样患得患失。明日父王就会和鲁郡公明言调先生离开东宫,有没有什么想法需要父王跟鲁郡公提一下。”

    “世子的心意臣了解,但是臣服从吏部派遣。臣只有一事还有些顾虑需要提前和殿下说。”

    “先生请讲。”

    “臣隐隐觉得,太子身边可能还有舒王的人。”

    “哦?先生以为是谁?”

    裴度无奈地说道:“臣也不知道是谁,只是一种隐隐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