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引援2(2/2)
作者:熊猫没有胸毛
    沈瑞这才放下心来,再次扶起他。

    “谢陛下。”王承恩揩掉眼角的浊泪,起身。

    沈瑞环顾神庙内部,角落里的那盏长明灯此刻烛火烧得正旺。

    整座神庙,除了那些个冷冰冰的灵牌,也就沈瑞和王承恩,别无他人。

    沈瑞有些失望:“老爷子,哪位呢?”

    王承恩道:“他呀,云游四海去了。”

    沈瑞更失望了,转而问道:“听说这皇陵之中有三千阴兵,我想调用他们,以备不时之需。”

    王承恩皱了皱眉。

    他修习墨家之术多年,晚年又被派到凤阳守陵,潜心钻研,日日修习,境界有所提升。所以皇帝提一些只要不太过分的要求,在他的能力范围内的,他总能轻松解答。

    但要调用皇陵里的阴兵,却非易事。

    首先要有唤灵书。

    镇守皇陵的三千阴兵是刘伯温精心布置的,要么由皇族子弟手持唤灵书施法唤醒,要么遇到妖邪之物入侵龙脉自动清醒,主动迎敌。

    要知道,几百年间,数不尽的妖物接近龙脉,都没能唤醒阴兵,唯一一个有些道行凭借着皇族信物进入皇陵的魏忠贤,同样没能唤醒三千阴兵。

    皇帝要想调用阴兵,只有利用唤灵书这一条路可以走。

    然而凭借唤灵书唤醒阴兵之人除了皇族子弟的身份,还得拥有一定的阴阳家法力。

    朱由检对于诸子百家的悟性,远远不如他的兄长,王承恩是知道的,这点正是王承恩忧虑之所在。

    不是不能唤灵,而是道行不够!

    诸子百家,百花竟放,各有千秋,原不分强弱。

    不论儒、佛、道、武、墨、兵……还是杂家的任何一门功法,要想习得大成,光靠后天的勤奋是远远不够的,人妖鬼或是其他种族亦是如此。

    即便后天没日没夜的苦练,即便天赋异禀,不论是谁,修炼到一定地步都会遇到无法突破的瓶颈。

    每个人的瓶颈可能会大不相同,因此世人便已这些瓶颈来划分道行的高深以及厉害程度。

    强如荆轲亦不能幸免瓶颈的可怕束缚,在上次兵解之后久久不能突破指玄境界,最后在利用五圣诛杀魏忠贤时候天地间聚集的强大灵气团才飞升入圣。

    诸子百家修习境界皆为九品,一般四品以上才上得了台面。

    下三品中的九品才是刚刚入门。

    最高境界中一品则分为金刚、指玄、天象、地仙四个境界,入了天象才算伪境圆满。

    一般人伪境圆满才能步入陆地神仙,即为飞升入圣。

    武道修者则更为艰难,境界突破较其他门派更为痛苦,需要循境而进,多境叠加,但同一境界中的江湖武道修者的实力要强于三教中人。

    王承恩对于修炼有很深的理解,大多数人穷尽一生修习一家功法,就好比登高爬山,整座山的不同高度则代表着不同境界。三教九流之中虽然修习境界有所不同,但殊途同归,山顶即为万人仰望的陆地神仙境界。

    如果把人的一辈子比作一个昼夜,大多数人昼夜不分,披荆斩棘,拼命爬山,最终总会停留在这座山的某个地方。

    这些地方,便是瓶颈。

    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成功登顶,实属凤毛麟角,大多数人甚至累死累活都没能爬到半山腰。当然,会有极少数的人发现捷径,从而快速上山,爬到更高处。

    还有的人,在原有的上山路线的走得久了,会烦躁,便转投到了其他路上爬山,这类人表示百家中双修或是多修的一部分人。

    双修或是多修,往往很难达到巅峰,不论儒道,还是释道修者,修习的结果一般都华而不实,难有成就,甚者自我矛盾,走入歧途。几千年以来,儒法双修的大有所成之人反而较多,商鞅儒法兼修,双双伪境圆满,达到九品境界中的一品天象,最终只有法家境界突破天象,飞升成了历史上第一个法圣,而儒道瓶颈再难突破,只能停留在伪圆满境,他自然就无法成为像孔子和孟子那样的圣人。

    后来的张居正亦是如此,只在一个领域内成了圣,却无法帮助令一领悟突破瓶颈,这不得不说十分遗憾。

    诸子百家多修的人不在少数,其中以杂家为首。杂家学百家之术,融合、转化为自身理解,却始终糅合不了百家之道。杂家的大多数修者修习杂乱无章,甚至毫无章法,学百家之术而不能取众之长,补己之短,等到总结出适合自己修习的核心思想和功法的时候,往往已是很久以后。

    但杂家之中仍有少部分人能在短时间内拥有修的核心思想和功法,此类修者修习杂家绝非将百家精华一锅乱炖。

    千百年来,也就吕不韦一人踏足半圣境界,杂家的后学之人很难望其项背。

    放眼几千年,历史上就无一人能在多修的情况下习得大成,没有一个人!

    很多美其名曰双修或多修之人,也仅仅是一家境界突破成圣,而非双修成圣,多修皆入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