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好自为之吧(2/2)
作者:河止西
    这哪里是路过,朱主任也不点破,说道:“老梁,既然到家门口了,那进来坐坐吧。”

    老梁忙点头,跟着进了屋。

    寒暄了一阵子,老梁就说有个老乡给自己带了些上好的普洱茶,自己也不懂茶,放在自己这里算是白瞎了,听说主任懂茶,就带了过来让他尝尝。

    这个老梁当然不是闲着没事来送东西的,好像是托自己办什么事情,当时酒劲上来了,也不记得当时他说了些什么,好像是想换个工作还是别的什么,反正也就是自己一句话的事。

    想不起来就想不起来了,反正过几天如果他着急的话,肯定还会找自己的,可以趁机再敲他一把。

    喝普洱茶最好是用煮的方式,而不是泡。不久前刚好一个朋友送了自己一套煮茶的工具,就如同瞌睡恰好遇到了枕头一样,怎么就那么的巧。

    茶盒里专门附带了一把银质的茶刀,朱主任用银刀十分老练地切下了一小块茶,放进煮茶器,再加进适量的水,接通电源,须臾,水便烧开了,又煮了一会,揭开盖子一股浓烈的茶香便弥漫开来。

    朱主任给自己倒一上一杯,端起茶杯送到嘴边轻轻啜了一口,瞬间普洱茶特有的茶香马上便盘绕在舌尖,一股温热随之慢慢从口腔滑到肠胃,胃部暖洋洋十分的受用。

    真特么的舒坦!朱主任舒服想要大叫几声。

    喜欢喝茶是朱主任的三大爱好之一,车间人都知道,于是便有人便投其所好,经常给他送来各种各样的茶。

    朱主任边喝茶,边细细地品味着。

    这便是权力带给自己的好处呀,朱主任也是一阵的感慨。

    想当初,朱主任大名朱自国,出生在三秦省西部一个偏远的山村,经过十年寒窗苦读,终于考上了京城的一所名牌大学,这在朱自国那贫瘠的家乡无疑是放了一颗卫星。

    在他们那个地区,以往高考最好的成绩顶多也就是考上了省城的几所大学,跟京城那所全国闻名的大学那是没法比,所以附近十里八村都轰动了。村里的老人们说这要是放在过去,那可是相当于中了进士了,看来老朱家的祖坟上肯定是冒青烟了。

    家里当时穷得叮当直响,老爸硬是从别人那里借了些白面,做了一大锅臊子面,用来招待前来道贺的乡亲们,现在想想真是寒酸。

    想当年,金榜题名,捷报传来,师生相拥,喜极而泣的场面依旧历历在目,朱自国当时也是一个热血青年,也有着满腔的热血与远大的理想。

    毕业那年,他本来有一个可以留在京城进入某大机关工作的机会(那个年代大学毕业生还是可以分配工作的),结果让别人给顶了去,朱自国就如同被人从头到脚给浇了一盆凉水,终于让他彻底清醒了,也感到了现实是那么的残酷,什么理想呀什么主义呀,通通都是扯淡。

    最后被分配到了红旗厂,面对冰冷的铁块,微薄的收入,以及家里居高不下的债务,心里越发的不平衡了,凭什么有些人可以吃香的、喝辣的,而自己只能吃白水煮面;有些人可以高高在上、颐指气使,而自己只是低声下气、看人眼色,这社会真是不公平!朱自国从那时起心理便扭曲了起来。

    他不放弃一切向上爬的机会,根本不在乎所使用是什么手段,最后得出这么一个怪论:认为要想爬得快,就必须有垫脚石,这个所谓的垫脚石就是其他人了,只有把别人踩在脚下才有可能爬得更高。

    与人斗,其乐无穷。于是朱自国陷入其中而无法自拔,这便是其第二大爱好,如果不是因为栽在第三大爱好上面,也许自己现在早已经是厂领导了。

    (各位书友,拜托各位能够收藏本书,您的支持是对本人的最大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