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裁冬衫(1/1)
作者:青笠蓑衣
    第二天谢志远谢志诚兄弟俩还真的起了个大早,听到谢王氏打开门的咯吱声,他俩就从被窝里钻出来的,还是谢萱最后起的床。

    乌漆嘛黑的,谢王氏和林氏点着油灯熬了锅白面汤,打了两个鸡蛋进去,做了一顿白面蛋花汤,这个饭既营养又美味,但因为对农户人家来说有点奢费,所以不常吃。

    每人配着香油拌咸菜喝了两碗,就趁着蒙蒙的晨光出发了。

    到了临漳县城,一番叮嘱后,谢青山自去打听牙行找牙侩去了,谢王氏和谢平安带着三个孩子去买东西。

    谢王氏一年没来过县城了,还是年前春节跟着谢青山来县城买年货时来过一趟。幸好这古代年复一年的几乎没什么变化,不像后世,一两年间就是天翻地覆般的不同。

    谢王氏就先带着几人去布店。

    因为再过几天就是中秋节,县城极是热闹,买卖东西的比往日都多,谢王氏紧紧拉着谢萱的手,谢平安则左右手拽着谢志远兄弟俩。“千万莫要乱跑,被拐子拐了去卖与人家做奴才还算好的,最怕的就是把手筋脚筋挑断了,眼睛弄瞎了,扔到街上当叫花子,讨不够钱还要挨打……”谢王氏不停的叮嘱三个孩子不要乱跑,末了还说出一番传闻来吓唬他们三个——主要还是谢志远兄弟俩,果然,两个皮小子听了这一番恐吓,马上安生下来。

    别说这大明朝了,就是在现代社会也有那等歹毒的畜生将拐骗来的孩子进行“采生折割”,用刀砍斧削把那些可怜的孩子变成形状奇怪残疾的怪物,博取人们的同情心用来赚钱。谢萱丝毫不怀疑这种情况在大明朝会有更多,就握着谢王氏的手紧紧跟随谢王氏的脚步。

    谢王氏买东西却也是精明,本着货比三家的原则,到一家布店相中了哪些布料就先打听打听价格,却是先不买,只记在脑子里。如此问了三四家布店,布店伙计竟也不恼,只是习以为常,看来这样买东西的还不是少数。谢王氏最后又带着众人回了第二家布店,店伙计见到谢家一行人回头,知道这回成了,脸上的笑容愈发热情起来。

    “大娘,我说了,咱家的布最是质量好又实惠,你看看这料子,乃是上好的松江布,咱家东家千里迢迢亲自从松江贩来的,没经过第二手,所以才卖的比别家便宜些,要是错过了,可没第二家卖的这样便宜!”店伙计见人下菜碟,见谢家一行人的穿戴就知道是普通农户人家,要的就是既耐穿又实惠的布料,所以大力宣传布料的实惠。

    在元朝年间,松江人黄道婆由崖州——也就是海南崖县——带回了先进纺织工具和技术,推动了松工地区棉纺织业的发展。经元明两代,棉纺织业普及南北,而松江织造技术尤精,产品行销全国,且远销日本和朝鲜,有“衣被天下”之称。所以,松江布这时候是非常流行的好布料。

    “这是松江布吗?”谢王氏就仔细摸着一匹藏青色棉布迎着阳光看了看,嘴里问道。

    “大娘,你看看,这不是松江布是什么?你看咱们本地哪家能织出这样细密的布来?咱家可是百年老店,卖的就是个信誉,向来童叟无欺!”伙计仿佛受了侮辱般信誓旦旦。

    谢王氏就笑了,“你看你这伙计,我就是问问,看你急的!”

    讨价还价一番,最后花三钱银子买了一匹藏青色棉布,做全家男人的棉衣外衫,又扯了五尺栀黄底青藤缠枝纹的棉布给林氏做袄,六尺石青色棉布做裙,扯了五尺绀青色棉布给自己做袄,六尺茶褐色棉布做裙,多出来的布料另做两双膝裤。最后她摸着一匹丹色底折枝腊梅的棉布对谢萱笑道:“萱萱,你看这布料给你做身袄裙可好?”

    谢萱心底就有些感动,这匹浅红带黄碎花的布料以谢王氏的审美来说是最喜庆好看的了,而且每尺价钱比前面三种布料贵了四五文。

    感动是感动,让她穿这一身喜庆的碎花棉袄,真是有些接受不能,于是她就摇摇头,羡慕的看了看另一边漂亮的绫罗绸缎,自觉以现在的生活水平还穿不起,就指了两匹嫩荷色和葱白色的棉布说:“姥姥,我喜欢这个!”

    “小姑娘好眼光,这个颜色鲜嫩,配着桃粉色做身袄裙,小姑娘穿上最是灵巧可爱!”伙计卖了多年布料,自然有一定的审美眼光,不由得称赞道。

    “那好,就扯四尺桃粉色、四尺葱白色,再扯五尺嫩荷色松江布,桃粉色和葱白色做两件袄,嫩荷色的做裙,到时候我们萱萱就是全村里最漂亮的小闺女!”谢王氏就笑着说。

    伙计也凑趣儿,说隔了一条街有一家成衣铺,里面有时兴的女童成衣样子,让谢王氏有空闲可以去看看进行参考。

    最后又花了二钱银子要了一匹白棉布做里子,总共花了九钱七十六文。谢王氏想要伙计将六文钱的零头免掉,但伙计郑重的说:“咱卖布的行规,这布料你没裁下来之前随便怎么还价,但商定价钱裁好布之后,一文都少不得!这条规矩,你去哪儿买布料都是这个理儿!”

    盖因卖家裁好了布料,买家如果又讨价还价甚至威胁不买了,这让商家如何处理裁下来的布料,总不能碰着个正好需要这个尺寸的客人卖给人家吧!谢王氏听他说的有理,也只得罢了。

    出了布店,一路上有捏面人的、捏泥娃娃的、卖糖葫芦的、卖风筝风车的,还有吹糖人的,谢志远和谢志诚看的眼花缭乱,终于赖在吹糖人的摊子旁不走了。

    那吹糖人的架子上插满了形态各异的糖人儿,有人形的如胖乎乎的小娃娃、侍女、武松打虎、嫦娥奔月,也有老虎、公鸡、马、猪等动物形状的,那守着摊儿的小贩坐在碳炉子边上,炉子上熬着糖稀,四周一群孩子围着摊子看。

    谢王氏就走到糖人儿摊子前问了价钱,小的是三文钱,大的五文。谢王氏觉得有些贵,但看着两个心爱的孙子迫切的眼神,又想到如今家里不似以前,就让三个孩子挑选,谢志远谢志诚各挑了个武松打虎和小娃娃。

    谢萱看那吹糖人儿的小贩用一个麦秸秆吹,不知道有没有吹进去口水,内心里嫌脏,只推说家里有麦芽糖,不想吃这个。谢王氏就给她买了糖葫芦。

    在周围一群孩子艳羡的目光中,谢志远和谢志诚得意洋洋的拉着谢平安的衣角走开,谢萱不由得好笑。

    由谢平安背着布料,谢王氏又去肉摊买了五斤肥瘦参半的猪肉,要了一副猪肝共猪血,又在旁边买了两尾鲤鱼,又转头去粮店买了赤豆芝麻。幸好出门的时候带了背篓,否则,这么多东西还真不知该怎么拿。

    等进了点心铺,正舔着手中糖人的谢志远和谢志诚顿时觉得眼睛不大够看,一排排的点心都放在整齐的盒子里,有馓子、麻叶、麻花、江米条、蜜三刀、梅豆角、麻团、糖糕、蜜糕、枣糕、栗子糕、绿豆糕、桂花糕、桃酥……都是高糖高油的点心,要是在现代,为了身材着想谢萱看到这些点心是转身就走的,但是在贫民阶级、人人面黄肌瘦缺油少盐的大明朝,谢萱就有些流口水。

    看到哪样都想买,但这些高油高糖的点心价钱也是十分贵,谢王氏依着孩子们的心思,秤了几斤蜜三刀、麻花、江米条,和月饼四样常见的点心,花了近一钱六分银,又打了一罐浊酒,花了五十文。出门看了看日头,觉得时间不短了,就带着几人回去。